怎样做好用户分层?
来源:引流技巧
编辑:爱短链
时间:2025-08-13

用户分层是业务运营的结果,用户分层应用于业务运营。因此,只要看似简单的分层与业务相结合,就很容易解释和定位问题。
有同学问:
领导让用户分层,但不管怎么分,似乎都觉得没有科学道理,经常被拒绝你分层有什么意思。
有标准的分层规范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个简单的问题:
假设业务收入如下,您将如何解释数据?
(总收入=付费用户数*人均付费用户)
用户分层的一般功能
本质上,用户分层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用户细分:根据用户价值进行细分,上层为高价值用户;下层为低价值用户。
去平均化是用户分层最大的用途。
例如,大多数学生会脱口而出上述问题:
总收入下降;
人均支付减少17%,用户增加20%;
提高人均支付,再做25。
看看平均值,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实际上,平均值降低25元,是否等于业务要想办法提高25元?
当然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超过1万用户的组成。如果我们告诉你,这1万人有以下两种形式,你还认为人均可以提高25元吗?
这是用户分层功能的直观展示。我们会发现,通过平均值观察到的趋势是正确的;然而,推导出的执行计划往往是错误的。在执行层面,用户需要细分,以便更容易找到真正的问题并制定可行的计划。
用户分层的特殊功能
用户分层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企业提供给高中低端用户的产品/服务/体验是有限的,往往是固定的高中低端套餐,高配/标配/低配产品,高级/中级/初级VIP服务。当我们分开观察高、中、低档用户时,很容易直观地看到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体验是否有问题,我们正在失去哪个客户。
这种分析方向性很强,可以快速定位问题,帮助操作找到突破口。
比如上面的例子AB形式,为了简化例子,但代表了两种非常经典的业务形式,依赖于土豪劣绅用户的大R业务和大量普通用户DAU型业务(大R和大DAU是游戏行业的术语,这两种形式在游戏行业区别最大,所以直接应用于这里)。
常见的用户分层形式如下:
了解这一层,然后回头看AB两种形式,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定位问题。
经过这层解读,是不是比只看平均值,然后说客户单价低,要提高更彻底?
这是用户分层的进一步作用:结合业务行为分层,快速定位业务问题。
常见的用户分层错误
看了示例,有同学会说:看起来分层很简单,用户价值吗?≥活跃≥注册,我直接叠金字塔(如下图所示)不好,我觉得网上都是这样叠的。
答:这是用户分层的常见错误,缺乏重点。
记住,做用户分层是为了快速定位问题,如果只是像上面的图片一样,只是把注册、活跃、付费折叠成金字塔,图形看起来很棒。但本质上,它不是以金字塔图的形式重复用户数量、活动率和转换率吗?
图片的含义和报表一样,多做一张奇怪的图片就是脱下裤子放屁,这也是开头被吐槽的原因。
有同学会说:我看示例,就是一个维度砍几段,然后我看付费活跃的维度,做一个类似下图:想象分层效果不好吗?
答:这是另一类用户分层常见错误,维度交叉。
交叉在用户付费和活跃指标之间是很常见的。当分类维度相互交叉,一层用户包含另一层时,很难解释。此时,最好直接进行矩阵分类。
综上所述,用户分层往往是肤浅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分析学生缺乏详细思考的意识,过度追求层层图片,显得综合思考;忽略了图片在业务中的作用,忽略了业务本身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
用户分层的基本思路
做用户分层其实很简单,如下图所示,只需要分类维度 两样东西可以分类标准。
正如我们所说,用户分层的最大用户是快速定位问题,提示业务突破。
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必须做到(如下图所示):
分类维度是当前业务的关键问题;
分类标准与业务行动直接相关。
业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业务行动并非完全异想天开或听取领导指示,而是与产品/业务发展的生命周期高度相关。
每次谈到了解当前业务的关键问题,一些学生都说要直接问。直接沟通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什么都不懂,不仅业务懒得分享,偶尔说几个词可能不懂;甚至可能操作自己很困惑,领导说什么,不动脑筋。所以做分析的学生仍然必须有一些理解。
基于发展阶段的分类维度
通常一个产品/业务上线会经历五个阶段(如下图所示),每个阶段的核心指标和关键问题都不一样。
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传统企业会选择商品,等待下一代产品上线,互联网企业更有可能多次迭代。
业务关注的问题在不同阶段也会有所不同,如下图所示:
有了这些基础,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当前的情况,更顺利地与业务沟通。确定当前关注的关键问题,您可以锁定分类维度,然后查看下面的分类标准。
基于业务动作的分类标准
受三方限制,企业能够为用户提供的产品/服务/体验是有限的。
产品限制:各产品、各产品组合满足用户需求有限;
竞争产品限制:即使企业能提供很多产品,也很难包装竞争对手;
需求限制:用户的口味会经常改变,今天喜欢,明天不喜欢。
在这三方的限制下,运营商往往会选择爆款策略,用爆款产品/有竞争力的服务/优质的客户体验来吸引用户,实现自己的目标。
用户处于新阶段,有入门级产品;成长期会在某个节点设置特别优惠的奖励。这些节点成为自然分类标准。
在这方面,传统企业比互联网企业做得更好。传统企业希望通过销售产品的毛利来生活,因此他们对给客户多少反馈有明确的定义。
一般来说,从毛利润中拨出固定比例作为反馈,然后根据竞争对手的比例选择自己的主要档位,形成竞争优势。这样,相应的分类标准也可以直接应用业务标准(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分层标准的指导下,很容易根据分层数据的变化找到相应的问题。就像一开始的例子效果一样,看到一定水平的用户较少,立即意识到:找人找错了,产品的竞争力必须得到回顾。所以后续的深入分析,也有线索。
相反,互联网企业,除了少数龙头企业外,大量企业仍处于快速工作、烧钱补贴的阶段。缺乏明确的产品线规划和竞争策略。无论如何,如果你有钱,你会发行优惠券,这将扩大规模,并在上市圈赚钱。因此,在互联网公司中,我们经常培养注册少-优惠券发行、活少-优惠券发行、保留少-优惠券发行的无脑经营。
如果做数据分析的同学发现你们公司的运营真的很无脑,他们都在看AARRR如果指标下降,将在短期内进行活动。没有全球规划或策略。然后你可以尝试参考竞争产品的情况,做一个竞争产品分析,清楚地区分不同消费/活动的用户之间的差异,帮助他们看到:我们实际上是XX等级有优势,在XX等级有缺点。
因此,我们可以制定用户分层战术,进一步系统优化。
小结
用户分层看起来很简单,可以深入讨论,需要涉及很多业务细节。
很多同学做起来很麻烦,都是领导让我分高端用户,是8000高端,10000高端,还是12000高端。
是滴,他纠结于这条线,纠结于死亡。
你反问:
现阶段的重点问题是什么?
现阶段高端真的是高消费吗?
8K,10K,12K背后,相应操作的动作是什么?
对用户有什么吸引力和竞争力?
他什么都不知道。他还在期待有一个机器学习算法,然后告诉他: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告诉你,1万是完美的标准。谁不服气,阿尔法狗咬了他。
这是相反的。
用户分层是业务运营的结果,用户分层应用于业务运营。因此,只要看似简单的分层与业务相结合,就很容易解释和定位问题。
鼓励大家。
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接地气学校。十年资质的数据分析师,多行业CRM经验。
特别说明:本网站的主要目的是收集与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为运营伙伴提供便利。本网站收集的公共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用户的贡献,这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