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用户个人行为路径分析,3种方法就够了
来源:引流技巧
编辑:爱短链
时间:2025-08-13

本文将介绍用户行为路径分析中常用的三种分析方法:转换漏斗、智能路径和用户路径,分析三种方法的相同性和差异,建议在适当的分析场景中使用适当的方法。
在产品运营过程中,产品、运营和市场团队都希望清楚地了解其用户行为路径,并从复杂的用户行为中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
1.用户从进入产品到离开发生了什么?主要遵循什么样的行为模式?
2.用户是否按照产品设计指导的路径前进?失去了哪些步骤?
3.用户离开预期路径后的实际方向是什么?
4.不同渠道带来的用户和不同特征的用户行为有什么区别?哪种用户更有价值?
最后,验证操作理念,指导产品迭代优化,实现用户增长和转型的最终目标。那么如何通过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来回答这些问题呢?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转换漏斗、智能路径、用户路径。
三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基于用户行为的。以上环节的转化率为计算核心。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洋葱,一层比一层更接近核心,更集中。
转换漏斗、智能路径、用户路径与用户行为的关系
转换漏斗是预先设定的路径;智能路径是在设定目标行为后发现更多漏斗;用户路径是对用户整个转换过程的完整再现。在实际应用中,三者都有自己适用的分析场景,通常需要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以下三种分析方法逐一分析。
▌转换漏斗:引导用户提高转化效果
转换漏斗适用于分析和监控产品操作中的关键环节,通过用户指导或产品迭代找到薄弱环节,提高转换效果。
无论是新用户的指导、业务流程还是运营活动,都可以建立漏斗进行分析。
● 对一款社交APP,漏斗:打开APP–注册–登录–添加好友,分析新用户从使用到参与社交的过程;
● 对于电商APP,可建立漏斗:浏览详情页–加入购物车–提交订单–成功支付订单,分析用户从看到商品到最终支付成功的过程,各个环节的流失;
● 大促前EDM,漏斗也可以建立:发邮件–邮件到达–邮件打开–点击邮件中的商品–购买商品–支付订单。
转化漏斗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整体转化率是否符合行业水平,哪些步骤的转化率仍有优化空间?可以通过细分维度找转化率低的因素,也可以检查损失环节的其他使用路径,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等。
流失率对比
▌智能路径:探索转化路径的多样性
当有一个明确的转换路径时,更容易通过提前建立漏斗来监控转换率。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虽然有最终的转换目标,但用户有多条路径来实现这个目标法确定哪条路径是用户最常见的路径,哪条路径最短。此时,智能路径分析模型需要帮助。
桑基图智能路径
确定要观察的目标行为通常是指导用户在业务中完成的功能或页面。它可以设置为起始事件,分析行为的后续行为路径;或设置为结束事件,分析源路径。
在电商APP在中国,加入购物车是支付成功的最终转化目标的前一步,但许多用户在加入购物车后不会直接提交订单。此时,目标事件是 加入购物车 加入购物车后,分析用户的行为路径,是被页面上的其他推荐吸引还是去其他地方。
在知识付费APP通过有多个入口,通过banner、搜索列表、专列列表、专题文章等。被引导到专栏详情页面,然后被引导到专栏订阅。如果你想分析用户最终订阅的转换路径,你可以选择目标事件作为 订阅订阅专栏设置为 结束事件 即可。
简而言之,智能路径可以用来探索更多的转换路径。当关注某一路径时,它实际上是一个转换漏斗,可以保存它进行日常监控。当发现问题时,它也可以在漏斗中进一步细分。
▌用户操作路径:循序渐进的跟踪、路径识别和用户类型分析
与转换漏斗和智能路径不同,用户路径不需要提前设置漏斗或圈定哪个页面事件或点击事件,而是计算用户使用网站或APP每一步,然后依次计算每一步的流向和转换,通过数据真实再现用户APP在离开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识别用户频繁的路径模式,即用户访问最多的路径;走哪一步,用户最容易流失;甚至展示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没有预料到的路径,找到分析用户行为最基本、最原始的数据;也可以通过路径识别用户行为特征,分析用户是目标导向?还是无目的浏览型。或者无目的浏览类型。简而言之,用户路径的分析对产品操作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
桑基图用户路径
▌结论: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分析模型
简而言之,转换漏斗、智能路径和用户路径是基于用户行为路径数据的重要分析模型,它们是相似的和不同的。转换漏斗是预先设定的路径;智能路径是设定目标行为后发现更多漏斗;用户路径是用户操作整个转换过程的完整再现。在不同的分析场景中,您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回到文章的开头:
1.用户从进入产品到离开发生了什么?主要遵循什么样的行为模式?
通过用户频繁的路径,可以选择用户路径模型来观察用户的整体行为路径。
2.用户是否按照产品设计指导的路径前进?失去了哪些步骤?
可选择转换漏斗模型,将各引导设置为漏斗的各个步骤,分析其转换和损失。
3.用户离开预期路径后的实际方向是什么?
您可以选择转换漏斗模型,查看用户的后续行为路径,或选择智能路径中预设的事件作为目标事件,并分析其后续行为路径。
4.不同渠道带来的用户和不同特征的用户行为有什么区别?哪种用户更有价值?
可选择用户路径模型,细分渠道维度,查看不同维度的用户行为路径。
本文来源于:易观国际,不代表操作狗的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操作狗正式处理。
特别说明:本网站的主要目的是收集与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为运营伙伴提供便利。本网站收集的公共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用户的贡献,这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