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案例告诉你:交互设计的决策要素有哪些?
来源:引流技巧
编辑:爱短链
时间:2025-08-13

每个功能相同APP但是设计方案不一样。为什么?影响交互设计的决策因素有哪些?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与大家分享。
每个人都在玩各种各样的游戏App当你经常发现相同的功能,每个功能,App产品设计方案不同。为什么?这么多不同的方案,哪个更好?怎么比较?
当交互设计需要做出决定时,应该参考哪些因素?
这一次,我选择了13个案例来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
01 不同的场景
需求是在场景中生长的,应该在场景中解决。所谓场景,其实就是人物、时间、地点、对象、终端、流程的结合。在相同的功能下,人物/时间/地点/对象/终端/流程不同,即场景不同,解决方案也不同。
1. 筛选功能(电商 VS Online Dating)
这也是列表页面的筛选。我们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的页面App。一是电商类App:淘宝,一个是Online Dating类别的App:JION。
说到筛选功能,我们可能最熟悉商品/服务列表页面的筛选功能。就像上面的淘宝一样。JION这种设计其实很少见。
为什么设计如此不同?因为筛选对象不同。
淘宝的筛选对象是项目。项目是标准化的,项目没有情感,只有一堆固定的特征和属性。所以淘宝的筛选页面,商品特征,你通过筛选这些特征,找到目标。
但是JOIN筛选的对象是人。
人不是标准化的,很难像物品一样分类。你可能想说,人们也可以贴标签吗?是的,但如果它真的是通过标签,它可能需要无数的标签。这显然是不经济的。此外,通过标签筛选人,物化人,在一个dating类别的app里面似乎有些不尊重人。
所以JION使用另一种解决方案:与其盲目地寻找一些标签,不如先问问自己。
人以群分,我们要找的人其实是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所以与其把立足点放在归纳定性别的人身上,不如放在自己身上,问问自己,认清自己。JION就这样问,你想做什么?你最近的状态是什么?此刻你的想法是什么?
提供你自己的状态和想法,有一种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感觉,而不是粗略地选择商品。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一种尊重。我们正在寻找人,而不是对象,我们应该有至少的尊重。尊重的底线是不要物化他人。你心里可以有一个尺子,但至少礼貌是不要随意释放尺子,随意与他人竞争。
所以JION这个筛选页面没有像服务/商品列表的筛选功能那样,而是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提交需求页面,突出了人的特点和温度。通过我们对自我的探索和对他人的尊重,我们可以谈论物化人格「不」,还能提高效率,找到适合自己的人。
所以我觉得JION设计一个很好的设计,一个场景驱动的设计。
2. 出行计划首页(公交 VS 打车)
智能公交车的主页上没有地图,只有附近的站点。App主页是地图,可以查看车况和路况。
这也是一个旅行计划,但由于交通工具不同,设计也不同。智能公交车是查询公交线路,公交线路和车站固定。我们只需要了解附近的车站和车辆。
出租车不同,位置不同,车辆数量不同,距离不同。出租车结束后,我们需要知道车辆的实时距离。所以需要一张地图。
02 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同样的评论功能,其他的App,例如,知识星球和其他社区鼓励用户评论,但微博提示:最近有多少人被屏蔽,请仔细评论。
这是因为发展阶段不同,微博评论量大,知识星球评论量小。数量基数在那里,所以微博可以提示谨慎发言,提高评论质量。
用户群的特点不同。微博是一个用户量大的公共社区。评论可能是他们自己的粉丝,也可能是其他方式,比如在主题/热门搜索后看到的非粉丝用户。因此,评论的动机和行为是多样的。
知识星球是一个私人社区。由于博主的高度认可,它将加入这样一个社区,因此价值观相对趋同。因此,它只会引导评论,而不会提示谨慎发言。
此外,并非所有用户都有微博提示,只有一些用户达到临界点才会触发。
由于微博用户数量大,价值观不同,所有这样的保护机制一方面可以让博主看到有效的善意评论,保护博主的情绪;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让评论发言,防止被屏蔽,也可以保持评论员的情绪。
03 优化后来者
有的App或者网站,因为没有继续优化,所以有些功能与后来者相比,相同的功能,有些细节会有所不同。不继续优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发展比较早,后续把精力投入到其他地方,所以有些功能没有继续迭代;
或者因为以前的技术结构不容易改变,所以不得不保持不动;
用户已经习惯了,再次改变会带来新的认知成本。评估后,干脆不改。
而新网站,没有这些顾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比前面的网站和App做的更好。
发布按钮
比如内容发布的页面也是一样的,有的网站把发布按钮放在上面,有的把发布按钮放在下面。
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发布界面是将发布按钮放在输入框下;
而简书就是放在输入框上。
哪个更好?
我们可以用费茨定律来解释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发布和输入行为PMTalk应用费茨定律,将发布按钮放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目标按钮设置不同的颜色,按钮面积大于其他按钮。输入后发布非常方便。
费茨定律是人机交互和人体工程学中人类活动的模型。它预测从任何位置快速移动到目标位置所需的时间从两个位置的距离(D)和目标大小(S)有关。
04 产品类别
由于产品类别不同,也是截图等操作,App反馈也不一样。
比如支付宝,截图后会弹出一个特别小的浮层「help」,点击后跳转help页面可以求助和反馈问题。
唯品会生成商品图片,引导微信微信好友和朋友圈;
可以下载和分享的豆瓣将生成社交内容的长图片。
这是由App不同类别决定。支付宝作为一种支付产品,用户可能有问题,需要帮助或反馈;商品内容和社交内容的截图,我们可以猜到用户的需求可能是共享内容。
截图只能截取当前屏幕上显示的部分。唯品会和豆瓣都做了一定的处理,使内容更加完整和清晰。特别是豆瓣,直接生成了图片。
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这是判断你的意图,然后直接给你最好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支付宝、唯品会和豆瓣根据各自产品的类型使用不同的截图反馈,给用户一个很好的体验。
05 产品调性
产品的调性不同,同一功能的设计也会不同,主要是为了保持产品内外的一致性。
1. 导航栏
有时社交类别的底部导航会更加活泼和独特。例如,平行世界的底部导航。
马蜂窝顶部的旅游网站tab选中线也和其他的不一样。App是正常的直线。而马蜂窝是一条非常俏皮的曲线。
当我们看到这两个导航栏目时,我们不会感到突兀,但我们会认为这也很好。这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基调非常适合这种风格,或者漂亮或别致。
如果像支付宝,如果做这种风格,其实是不合适的。因为支付宝首先想让人有安全感,设计越正式越好。
2. 加载
不同调性的产品,加载动画设计也不同。比如B站加载动画,很符合二维感,特别可爱。
今日头条加载图标比较常规。
06 大胆创新
有时候,一些功能的设计已经很传统了,看看你是否有勇气打破传统。这会带来一些风险,比如用户根本不使用它;但它也会带来特殊的好处,让用户印象深刻。
1. 视频编辑时间编辑功能
例如,在视频编辑页面上,我们需要编辑视频的时间。最常见的方法是Filmm类似地,左右拖动选框。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已经形成了心理模型。可直接使用,无需重新学习。
打破常规Spark Camera,尽管操作和Filmm差不多,都是拖动,但布局/位置/设计都不一样,需要用户重新认知和学习。
但学习后,完全不影响操作,也省略了缩略图的占用空间,提升了整体App利用空间,让App它看起来更干净,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小视频首页
在抖音出现之前,当我们想到制作视频时,我们会想到优酷、爱奇艺、腾讯等旧视频网站是如何制作的。所以当考虑制作小视频时,它也会根据频道和标签进行分类。快手一开始就这样做了。
抖音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您不需要选择频道,直接通过全屏向您推荐小视频。
因此,快手也跟进并选择了类似的解决方案。但我认为快手的解决方案不如抖音好。因为抖音一进去就直接播放,让你毫不犹豫地开始消费。快手需要选择。大多数时候,有更多的选择,但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一些用户会直接退出。
这就是希克定律。
希克定律是一种心理和物理定律。用户面临的选择越多,做出选择的时间就越长人机交互界面中的选项越多,用户做出决策的时间就越长。
07 避免背上像素级抄袭的恶名
有时候功能一样,我们能想到的最优化的交互方式也一样,所以需要UI花一些时间在一些小细节上做出差异化。
例如,也是社交图片。Instagram有一个非常成熟的互动计划。绿洲跟进,解决方案不会太差。但为了避免像素剽窃的恶名,绿洲将选择一些UI调整风格和小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些差异。
绿洲也用大图覆盖,但有些细节发生了变化。比如喜欢/评论/分享的按钮,喜欢的人数做成头像,tag文字变成了显眼的按钮,评论弹框出现在双击点赞后。
08 国内外环境不同
有时国内外用户习惯不同。所以同样的产品也会有所不同。VIP页面,我们国内的做法,通常是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有限制,然后引导跳转VIP页面,指导付费,而且VIP页面的描述也很长,比如喜马拉雅。
国外的App也有这样的策略,但是国外很多App还有一个不同的策略:一旦进入App,立即弹出VIP买弹框。比如这个Video Crop。
看似大胆的策略在国外很常见。由于外国用户的支付意愿足够高,支付决策路径足够短。
09 小结
从以上13个案例可以看出,即使功能相同,也有很多App处理起来也不一样。
有的是场景流程不同,有的是产品开发阶段不同,有的是产品调性不同,有的是产品目标不同。
有些产品可能特别创新,所以他们选择挑战原来的设计和人们的习惯。其他产品只是想区分其他产品,以避免像素剽窃的恶名。
因此,他们制定了不同的设计方案。
当我们制作产品时,我们不能避免从别人的产品中学习。(你可以看看 如何体面地从别人的产品中学习)看到各种各样的产品,以及他们对相同功能的不同处理,我们如何判断,哪种好,哪种坏?
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它是好是坏,好是坏,而是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好处是什么。
至少我们可以考虑几个角度:
场景
产品开发阶段
产品调性
国内化环境
产品的目标
不要抄袭像素级
大胆创新
这些原则不仅用于判断他人的产品,也用于自己的产品决策,特别是:产品目标、产品开发阶段、用户使用场景、产品基调。在我们清楚地理解了这些之后,产品决策将更加果断和准确。
作者:熊不知道;微信官方账号:熊不知道(ID:xiongbuzhia)每天谈论产品,关注我,和我一起发现产品的魅力。
特别说明:本网站的主要目的是收集与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为运营伙伴提供便利。本网站收集的公共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用户的贡献,这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