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如何用卡片分类法,搞定用户需求?
来源:引流技巧
编辑:爱短链
时间:2025-08-13

本文介绍了用户需求的操作要点和步骤。
我不知道你的产品/交互/UI设计师通常用什么方法和维度来分析用户的需求?
有些人可能会使用公式:目标用户 用户行为 用户场景 用户体验目标得到用户需求的‘衡量指标’;或者考虑用户的动机点、担忧点和障碍点…
但这些都是对潜在用户需求的分析。对于一些明显的用户需求,你不确定‘用户想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你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今天,我想分享我以前用卡分类来处理这种情况的经验,并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思考点进行沉淀和分类。并生成了一个卡分类模板,我希望你将来也能做卡分类,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Part1:需求前期
1. 遇到什么问题?
事情来自去年的一个小需求,我们必须通过QQ浏览器上的摄像头识别能力将雅昌网站上艺术家的数据内容传递给公众。一般的过程是:摄像头扫描艺术品→获取艺术细节→进入艺术家介绍页。
在合作数据访问中,有一个小困难:雅昌网站的原始受众是B用户,我们QQ大多数浏览器‘摄像头’都是C类用户,很难掌握雅昌网站上的内容对C类用户有什么价值和兴趣?
在这两个受众结构和诉求点完全不同的群体中找到重叠点是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
2. 选择卡片分类的原因
选择卡片分类法的原因也源于这一难点:
现有数据基本确定,需要找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
互动/产品经理的想法会过于主观,需要权衡很多人的意见才能做出决定
需要发现每个内容之间是否有隐藏的逻辑关系
卡片分类就像一种生成方法,可以让产品设计师知道 用户如何看待/操作/思考我们的产品,更深入地了解用户的心理模型。此外,与可用性测试、焦点组等分析方法相比,卡分类成本更低,灵活性更高,非常适合小需求、小组织/个人对需求的分析和验证。
3. 确定分析目的
做任何事都是有目的的,卡片分类也不例外,本次分析也围绕以下几点进行:
C用户对什么内容感兴趣?
不同用户之间有共同点吗?
这些内容适合实际场景吗?
用户看不懂吗?
…
Part2.卡片分类过程
1. 确定分类内容,制作卡片
毫无疑问,整个分类的第一步是确定内容是什么?但这里有一个小要点:
因为我们需要将合作伙伴的内容导入我们的产品,所以在制作内容卡时,我们应该考虑将内容卡与现有的产品形式结合起来,并根据现有的产品布局(甚至
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卡片制作应该是这样的,但这种界面化方法比简单的抽象标题或描述更直接、更具体、更有利于用户的视觉认知、交互行为和心理模式。
2. 确定人员和场地
由于资源限制,我无法获得第一手用户信息,更不用说邀请真正的用户了,所以我请我的朋友和同事帮忙。但为了找到接近真实用户的测试人员,设置了三个维度来筛选人员:
喜欢画画,欣赏艺术品:对我们的最终产品感兴趣。
参加过画展和艺术展:有际场景体验,更好地了解用户的心理模式。
文化素养高,文艺范 :贴近真实目标用户。
至于场地,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比如车站、茶室、会议室等。尽量找个安静的地方,让用户思考不受干扰。
3. 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
卡片分类基本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
封闭式:
提前设置所有卡的分组,用户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卡进行分组和分类,发挥空间相对有限。适用于已确定一般信息框架的产品,分类结果可以验证其假设和推论。
开放式:
没有卡的分组和名称,用户可以决定哪些卡可以分类和丢弃,并且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适用于功能点和业务范围不确定的产品。分类结果可以为产品的信息架构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这次的目的是了解用户如何看待和思考这些内容,并给用户足够的发挥空间。因此,我自然选择了开放式分法。
4. 现场分类
背景描述:
先简单说说测试背景,把这个目的传达给用户,在谈话中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
卡片展示:
平铺所有卡片,让用户直观地看到内容,方便他们建立一般的心理模型。
先让用户分类,再提问:
为了提高分类效率,用户首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卡片进行分类,然后询问操作结果和步骤: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基于什么场合?还有其他替代品吗?这些内容会带来什么期望?
确保现有的分类结果是否与用户最初的心理预期一致,判断用户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得到结果,整理用户故事卡
当所有用户完成分数时,他们可以将结果整理成一张故事卡:记录用户信息和特征、排序内容和描述。除了找到共同点和差异外,他们还可以验证以前的目标是否正确。
5. 得到分类结果
在到不同用户的分类结果后,一般可以看到用户的想法。但是会有这样的问题:
用户分类的结果和想法可能是利己主义的,只关注当前场景,甚至违反产品定位,这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因此,我们需要过滤这些结果/想法。
Part三、分类结果落地
1. 分类结果分析
过滤的维度取决于我自己的产品。我从三个维度来分析产品定位、实际场景、目标用户。
例如,实际场景,因为我们的产品是离线扫描,大多数用户的行为是基于生活中的各种场景,相应的操作环境和行为也不同:
在展览中,用户有足够的时间和舒适的环境来消费内容。然而,在嘈杂、拥挤的公交车站、购物中心和其他广告牌附近,用户很难关注产品的内容消费。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的摄像头定位在提高事物的认知效率,发现我们周围有更多美丽的东西(如果你在路边扫车,你可以知道它的品牌/价格/油耗等)。像想买艺术家的作品这样的交易理念不符合产品定位。
2. 确定分析结果
在过滤掉一些不恰当的想法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根据C端用户的价值点/兴趣进行分类。
其目的是与产品经理、设计经理、leader在评论时,你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你是这样分类的,这样你的评论就更合理了。(你也可以把以前的分类过程和故事卡一起评论,这更有说服力。
3. 产品抉择
评审结束后,我们的产品经理还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项目安排和产品策略对内容进行了划分:
第一满足用户的基本认知需求(即ta是谁,有什么作品,最近有什么活动,新闻等。),以后可以安排更深层次的内容。
4. 落地样式
最后,我们确定了本期要先去哪些内容,并根据产品形式制作了内容。到目前为止,最终的交互原型已经出来,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终于可以实现:
结语
虽然这是一种小需求的分析方法,但它可以以最低的成本验证用户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找到更多未知的用户思维,并沉淀下来,这也是成长和学习的体现。
此外,卡分类法不是交互设计的特殊项目。例如,产品经理可以用来确定功能组织、用户研究和其他产品规划,视觉设计师可以用来确定图形意义、视觉记忆点等对用户的感知。
这种方法可以在任何职位的日常工作中灵活运用,对吧?
以下是卡分类法模板,微信官方账号可以收到。
作者:和出这么严,微信ID:elffzh,微信官方账号:和出此严
特别说明:本网站的主要目的是收集与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为运营伙伴提供便利。本网站收集的公共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用户的贡献,这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