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时代2.0:发钱的正确姿势
来源:引流技巧
编辑:爱短链
时间:2025-08-13

直接发钱比社会保障好。
——经济学家 弗里德曼
最近有句话叫免费时代2.0,即发钱时代。
有点粗糙,也是一种洞察力。
免费时代是一个老梗,免费时代1.0只是不收钱,先看新闻免费(门户),用搜索引擎免费(雅虎、百度),发电子邮件免费,然后免费网游,免费视频,免费杀毒软件。Google免费检索图书馆数据、邮箱、地图、照片管理和办公软件。
“免费时代2.0始于近七八年,不仅99%的内容,APP免费,甚至直接发现金,而且不局限于互联网领域。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直言:直接发钱比社会保障好。
直接支付步骤简单,易于核算。政府只需要直接把钱交给公民的账户,而不必承担一套完整的官僚制度和许多福利机构。直接给公务员发工资更实惠。
这种观点看似荒谬,有些国家真的这么做了。
芬兰计划每月向公民支付800欧元,这意味着许多社会保障将同时取消,政府将省钱。
近年来,一种叫做无条件基本收入的思想在世界上甚至很流行,那就是政府每月向人民发放资金。瑞士已经开始这样做了。这种徒劳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事自己最的工作。
回到互联网领域,直接发现金红包已经是一个基本动作。
最近,滴滴出租车、美团外卖、瑞幸咖啡、拼多多、趣味头条等公司发布的财务数据随处可见10亿补贴和10亿补贴这个词,很难找到不补贴用户的互联网公司。
据说滴滴、美团和拼多多每年都给用户100亿元的补贴(例如,拼多多销售的苹果手机总是下降2000元和3000元,这几乎超出了常识)。不同的是,美团开始盈利,滴滴和品多多还在路上。
许多年轻企业家拿着商业计划说,我的产品设计比微信和淘宝好,所以我可以打败腾讯和阿里巴巴。事实上,他们根本不理解这个世界。
不是他们的产品设计有问题,而是产品设计再好也没用。为什么?
真正的产品是用户和数据。
“免费时代1.0有句话:如果你买了产品却不用付钱,那么你就是产品本身。
“免费时代2.0更残酷:你有多少钱给用户发红包创业?
然而,补贴用户并没有发送红包OK是的。关键在于你有什么样的视野和模式:
从微观上看,它可以测试用户的痛点、酷点和心理防御;从中间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赛道恐惧。我有这种力量的决心。你没有警告潜在对手不要进入这个领域;从宏观上看,巨额补贴带来了更大的利润,这表明你对用户有深刻的理解和影响力,这将逐渐成为你的生态主权。
具体来说,如何给用户发红包是聪明的做法?
补贴用户是不可避免的,重点是花钱的效率。
腾讯CEO刘炽平曾经说过,通过补贴获得的用户可能不是你真正的用户。如果补贴停止,他们将离开。
除了浪费资源,更大的打击是公司可能被虚假增长蒙蔽了双眼,但对用户没有真正的价值。
对于成熟的股市(如微博、微信),刘志平的话无疑是对的。对于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家来说,没有补贴,真的很难沉淀用户。
如何提高花钱效率可能是一个更务实的问题。
在我看来,至少有五个问题需要考虑:
1、沉淀用户应瞄准20%的引爆点
起源于边缘的任何大风口。
当初PC互联网集中爆发始于2005年,当年国内互联网渗透率刚刚达到20%,2013年移动互联网爆发也是如此。
为什么VR(虚拟现实),区块链暂时做不到?你我身边使用相关技术产品的人可能不到1%,补贴培养用户也没用。
在网约车市场兴起之初,中国至少有几十家网约车公司。当你发现身边10%的人开始在网上叫车时,滴滴坚决补贴用户,阻止竞争对手。当用户渗透率超过20%时,市场彻底引爆。经过几轮激战,滴滴家族占据主导地位。
所有这些都始于滴滴在最合适的时激进补贴用户,这是花钱效率最高的时候。
二、补贴长流业务,效果最差
自行车共享领域的用户补贴花费了太多冤枉钱。看到街上有很多破旧的自行车,连环卫阿姨都摇头叹了口气。
最大的问题是,自行车共享的早期投资非常巨大(总部建设、运行监督、自行车改装、硬件维护非常昂贵),但运营收入很长,单一收入约为1元。
每辆自行车都是资产,直到自行车报废,成本才被收回。
有时候,一个看似大的生意,一个大的市场是否值得做,是一个特别简单的算术问题。
当自行车共享市场饱和,租金无法收回成本时,它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不合并,不垄断,只能等待最后一滴血流干。
因此,一开始就要避免补贴这种细水长流的业务。
三、补贴用户的三个策略维度
红包补贴用户有三个策略维度:
(1)考虑密度效应。如果您关注的用户分布分散,将增加后续交易成本。例如,让快递员在一栋楼里送10份外卖,2元一份。如果他被要求在整个海淀区送10份外卖,成本就不容易计算了。用户补贴越多,交易成本就越高。
(2)我们应该集中精力补贴用户,而不是卖家。阿里巴巴从未免费向卖方和供应商开发过。相反,他们不断开发增值收费项目。滴滴不会补贴司机。相反,比例从20%增加到30%,而是通过补贴粘贴乘客,增加对司机的发言权。美团不断补贴用户发送红包,商家的佣金从18%增加到25%。
(3)补贴用户,匹配你的管理半径,即KPI。红包补贴用户,是增加用户沉淀,有明确的绩效指标,哪部分没有效果立即停止。这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消费战,花钱越好,就会有持久的耐力。
创业公司拿到融资后,一般会有18月的花钱计划。
因为市场随时都会发生变化,也许在你融资后,运营效果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好,下一轮融资将会很困难,你必须有时间调整缓冲。总是有这个层次的考虑,你会特别关心花钱的效率和效果。
四、补贴用户的关键技术维度
有人问蚂蚁金服的高级算法工程师:算法有什么用?
工程师举了一个例子:支付宝每年补贴数十亿用户。一些用户不关心支付宝提供的小额补贴。该算法可以筛选这些人而不提供补贴,从而提高补贴的成本效率。
为什么微信支付在金融领域很难与支付宝竞争?
由于后者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消费数据,在补贴效率和推荐精度方面具有优势。
针锋相对的两个竞争对手,即使各方面都势均力敌,也可能是因为花钱的效率存在一些差异,导致判断力较高。
资本的逻辑往往更具决定性
现在投资机构几乎有一个共识:长尾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资金会流向龙头公司,让龙头公司产生更强的规模效应。
根据各种统计数据,初创公司死得太快的第一个原因是需求认知错误。
更重要的是,投资者不确定如何避免误判市场需求。
如果用补贴创造需求,让用户购买原本不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如果补贴停止,用户就会流失;如果需求本身存在,用户将继续接受新的方式,如在线叫车和互联网外卖。
投资者普遍更愿意进入C轮,市场需求逐渐明朗,商业化更加成熟D轮融资。
比如拼多多,即使年年亏损巨大,补贴巨大,用户激增(活跃用户已经突破5亿大关),反而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进入市场。
与其说是补贴用户,不如说是补贴投资者的信心。
六、如何引爆用户的骚动
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有有趣的骚动。
例如,雷军、马云和埃隆在世界各地的冰桶挑战很流行·马斯克,比尔·盖茨等商业领袖都疯了;今年中国最火的骚动大概是盲盒游戏,90后00后圈都在玩。
你可能会特别困惑:这些没有技术内容的游戏怎么能吸引这么多人来移动和疯狂呢?
马克,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 ——以发明弱联系概念而闻名的社会学家 —— 提出了带阈值的骚动模型。
谁料,这种骚动模式被中国互联网公司(拼多多、趣头条)玩得很好。
世界上有三种人:
第一种人敢尝试任何新事物,不用任何激励就行动;
第二种人可能有想法,但是防御心理太重,别人玩了他才会玩;
更多的是第三种人,原本没有想法,是看到很多人参与,他跟风参与。
第一个人的心理阈值在0-5之间,最多有5个人玩,他会玩;第二个人的心理阈值超过10,超过10个人玩,他会玩;第三个人的心理阈值超过30,看到超过30个人玩,接近引发骚动,也会跟随潮流。
红包补贴用户,或其他用户激励手段,主要针对心理阈值超过10的人。
骚动模型的第一个试水者是Airbnb。
Airbnb主营业务是共享住房。例如,你在北京有一所暂时空着的房子,你可以在那里Airbnb发布广告,暂时租给游客几天。建立这项业务是极其困难的,因为你必须在房东和房客之间引发两场骚动。
想让游客到你的网站,查询是否有空房,你的网站必须有很多租赁信息……然而,如果房东愿意在网站上发布租赁信息,他们必须首先在网站上看到大量游客。
所以,先有游客or先有租房信息?
Airbnb 一旦失败了两次,最终的成功是一个愚蠢的方法——公司派人挨家挨户找到空房子,帮助这些人制作租赁信息,为了突破他们的防御心理,使许多激励,包括直接发现金。
有了信息,你必须做广告来吸引游客观看信息。你必须做这么多的早期工作,才能开展业务。
第一波骚动的人真的比第一桶金难得!
七、聪明的营销,不止骚动
在中国互联网江湖上,引爆用户骚动要快得多。
方法简单粗暴——送钱,送钱营销似乎成了主流打法。
趣头条的主要用户是24-35岁的三四五线城市人群。
一方面,这些人喜欢通过有趣的头条新闻了解更多的信息和视频,另一方面,他们喜欢通过有趣的头条新闻赚取金币,然后提取现金。
为了激励用户,趣头条声称有100种送钱方式!他们实现用户活跃和分享裂变的目的。
拼多多的送钱营销不仅多种多样,而且特别有趣。
拼多多一直是一家非常擅长工作的公司,砍刀游戏让多少分散朋友回到朋友圈,多多果园让多少中国家庭聚集回答水滴,然后推出各种现金红包游戏,今年9月,甚至一天送1亿红包,拼多多送钱做小游戏,也做了一套插件机制。
据我观察,趣头条、拼多多和很多跟进者(包括快手、抖音、蚂蚁金服等)都在努力利用游戏行业的玩法进行送钱营销。
湖滨大学讲师梁宁曾说过:中国有4000个手机游戏团队,每年有1万款游戏,但只有几十款游戏能赚钱。
最后的胜利,不一定是最高的艺术水平,就像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人,不一定是最美丽的外表。最受欢迎的游戏是知道如何激励用户的游戏。就像你心中难忘的人一样,是那个激励你并改变你生活轨迹的人。
今天的送钱营销就像把你拉进一个游戏场景,不断拉动你的需求,然后满足你,让你开心。
据说有的产品经理同时找了几百人,聊了几千个小时,深刻理解了这种发钱营销的乐趣、激情、抑郁、心跳、快乐、紧张、算计、好奇、窃喜、嫉妒、无奈和宣泄。……
这不再是对用户的传统补贴和激励,而是对用户生物情感曲线的完全掌握。
制作游戏的能力实际上是掌握用户情绪曲线的能力。
游戏设计最重要的部分是用户的激励机制。
每个人作为个人的微观意愿,可能与融入人群的宏观行动大不相同。这取决于你如何将各种不确定的爽点和爽点揉在一起,让用户感到无尽的快乐和兴奋。
聪明的营销,是无休止的骚动。
作者:IMS李萌,微信官方账号:李萌(ID:imslimeng)
特别说明:本网站的主要目的是收集与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为运营伙伴提供便利。本网站收集的公共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用户的贡献,这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