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设计和运营要基于“人性”去思考

读了很多关于解释“人性”的文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些人理解人性是“个性”,产品拟人化会更友好;有些人把人性概括为三个层次:食欲、性欲和精神,认为人类的需求是基于这三个方面;有些人关注人性的“弱点”、“欲望”具体说明人性;还有人把佛教中的三毒“贪、怒、痴”搬来解释人性,也有人谈论“七宗罪”……其中,基于美国行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金字塔模型”,最受欢迎的需求分析理论是产品经理。就我个人而言,我同意马斯洛的理论,但我认为这个理论更适用于社会学层面,完全用来指导产品设计和操作之间的商业逻辑关系,这可能会导致对人性的误解。就我个人而言,我同意马斯洛的理论,但我认为这个理论更适用于社会学层面,完全用来指导产品设计和运营的商业逻辑之间的关系,这可能会导致对人性的误解。我们不能把人性概括为“爱占便宜、抱怨、贪婪”等负面形象。毕竟,我们也是普通消费者的一员。顾名思义,人性应该是一个中性词,是人类共同的基本属性。在产品设计和运营中,它经常被“恶化和妖魔化”,并根据人性中的一些“弱点”扩大产品的功能属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它可能会限制产品经理的愿景和高度。综合各种要素,将人性分为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三类。生理属性:生理和物质需求,包括生长、发育、繁殖、代谢等生活现象,如饮食、睡眠、呼吸、性欲等属于生理属性;社会属性:人作为个体不能单独生存,需要通过社会依赖、价值交换、文化遗产、精神属性:人有精神需求不断改善精神世界,这包括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如信仰、情感、欲望、追求、感知等。了解人性的分类,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和思考产品设计和运营,7兄弟将从以下五个方面:一,巧妙利用人性的“弱点”巧妙利用人性的“弱点”是最讨论的,也是“人性思维”指导产品工作不可避免的。如今,产品经理和一群被用户虐待了数千次的产品操作狗似乎很容易利用人性的弱点。QQ级系统和小米手机F码米粉机制都利用了人性中的贪婪、虚荣和嫉妒,高兴地看着自己从一个级别升级到一个更高的级别,这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炫耀的资本。社会产品满足了人类对孤独的恐惧,追求归属感、存在感和安全感的需求;产品设计中的一键订单、一键关注等功能直接利用了用户的惰性;在产品设计中,附近的人、雷达搜索、推动等功能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窥探隐私的本质。。。目前的互联网市场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的人性“弱点”展开:贪婪:利用便宜、不满、机会主义、急功近利、懒惰:怕麻烦、不想思考、拒绝新事物、拖延虚荣心:竞争、爱面子、炫耀、渴望被表扬和恐惧:陌生事物、未知神秘、死亡、痛苦和自卑:自我否定、渴望他人的认可、害羞和好奇心:窥探隐私、好奇心和好奇心。互联网产品通过这些人性的“弱点”来解决人们需求中的痛点,让用户依赖产品。7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不的问题(不方便、不好看、不舒服……)和更多的问题(更方便、更快、更有效……)。7兄弟大致分为两类:不是问题(不方便、不好看、不舒服……)和更多的问题(更方便、更快、更有效……)。第二,首先满足核心需求,然后追求先进的需求。我们分析了人性中的许多需求。人们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满足一个层次的需求会产生其他需求。作为产品经理和运营商,不要试图满足每个用户的每一个需求。尽管目前有许多软件不断迭代升级,增加新功能或通过SAAS访问来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但无论如何,产品经理应该清楚地把用户的核心需求放在首位。不要试图取悦所有人,澄清你的产品逻辑,并优先考虑需求。在满足核心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功能改进追求需求进步。产品功能的改进就像一棵树。核心需求是树干。那些先进的需求就像树枝、叶子,甚至水果。树枝和叶子永远不能与树干分离。随着安装软件的增加,用户的手机内存不足,用户急于删除一些不常用的软件。因此,许多软件一出现,就努力制造一种能够满足所有需求的产品,以取悦每一位潜在消费者。也许我这么说有点夸张,但其实很多软件都在朝着这个“危险”的方向发展。强调先满足核心需求再追求先进需求。所谓“完美主义”产品是反人类的。第三,以精神需求为未来产品设计和运营的主战场技术的变化,使得技术对人的控制和控制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依赖各种产品。人性正面临着强大的技术冲击。功能性产品全面发展的后果是人们对生理和物质需求的极大满足,但精神需求却被忽视了。产品经理必须把精神需求作为未来产品设计与运营的主战场。在逐渐满足人类物质利益的背景下,人类的社会和精神需求肯定会摆在桌面上讨论。人的精神需求从根本上来自人性的需求,没有人不追求幸福、存在和成就感。长期的精神需求空虚会导致人们感到越来越小和焦虑,满足精神需求将逐渐成为需求的最大痛点。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必须敏锐地感知到精神需求带来的强大能量,以满足存在感、创造力和幸福感等刚性精神需求。也许现在一些产品已经开始关注这方面,但它们只实现用户的自我存在,对用户幸福或创造力的需求仍然“视而不见”,或者直接选择避免。产品经理应该考虑如何满足支持人类发展的精神需求。四、避免人性需求思维陷阱,回归用户服务几乎每个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商都有初步的“人性思维”,也可以通过工作中对人性的认知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但7哥要温馨提醒,产品经理要避免人性需求的思维陷阱,千万不要为了满足“人性”的需求而忽视对用户的服务。了解用户人性是一项深刻的努力,需要产品经理的不断积累和沉淀。一旦人类认知偏离,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它有巨大的资源和优势,它也可能无法继续发展和成长。故意满足人性的需求,可能会降低产品的模式,最初的产品开发渠道应该是光明宽阔的庄严大道,可能会陷入狭窄而黑暗的走廊。产品最终会回归用户服务,满足人性需求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为用户服务。狭窄的产品开发渠道最终会损害产品本身,满足人性的需求是正确的,需要注意的是追溯到人性。5、只有尊重人性,人们才能尊重人性、用户和对产品的每一个反馈和建议。产品经理不应试图挑战人性和用户习惯。没有产品有信心挑战用户习惯来促进产品开发,即使有,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毕竟,很少有产品经理冒着伤害用户体验的风险来改变他们的设计,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图标。还有一点需要提醒产品经理和运营商,不要站在所谓的道德高地上评论人性,也不要试图用产品对人进行分类。原因很简单——不受欢迎,人们不会傻到花钱为一个让自己不舒服的产品买单。产品经理尊重人性,把自己当成普通用户,正确定义自己的产品性格,就像打扮一样。不管你的外表如何,你穿着得体,别人看起来很舒服。当然,人性还是有很多的。一个好的产品要努力引导用户成长,不要总想着从用户那里得到什么。了解人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需要涉足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甚至宗教知识,加深对人性的理解。产品经理还应注意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精神需求的指导和满足,并注意避免产品思维偏差对人性的误解。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