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营角度,谈谈需求管理
来源:引流技巧
编辑:爱短链
时间:2025-08-13

需求管理也是产品运营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作者将从实际工作中体验,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总结日常需求管理的流程方法。
在产品需求上线后,你是否经常有这样的问题:
页面布局修改与想象不同?
为什么没有人使用平台的新功能?
新算法出现后,推荐效果如何更差?
…..
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需求管理不到位。
在大多数情况下,需求管理是由产品经理或项目经理主导的,而大多数运营商只提到需求。因此,运营商没有足够的参与需求管理,没有整体思维,过于依赖他人。当然,有些公司有单独的需求管理职位,但这个职位更像是项目助理,以跟踪需求的完成进度。
事实上,作为一名产品运营商,需求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做好需求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产品的版本节奏和运营的战略方向。
接下来,我将从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总结日常需求管理流程方法。
一、需求管理六步走
需求收集-需求分析-需求定义-需求评估-需求跟踪-需求验收。
1. 收集需求,避免一句话的需求
公司战略层对产品规划、产品经理对产品的探索、运营商基于实际工作提炼的运营效率提高需求三个重要来源。
需求提出者需要给出需求背景、哪个模块、要解决的问题和影响范围的评估。只有想清楚需求背后解决的问题,才能尽可能避免虚假需求。
同时,对小组或产品模块中的初步需求优先级进行排序。例如,平台组需要规划平台中的流量运营策略。活动组的需求涉及支持各种类型的活动,用户组需要构建用户系统。优先级可以在小组中排序。否则,每个人都提到了高优先级的需求,这意味着没有优先级。
2. 需求分析,综合考虑,合并同类项目
需求分析最重要的目的是去伪存真,合并类似项目。对需求价值的综合分析,包括业务价值KPI价值和用户价值。商业价值的重点是需求可以为我们的业务考虑KPI的贡献。
例如,今年一个广告平台的商业收入需求翻了一番,但根据目前的增长,差距仍然很大。商业集团要求在产品中开发另一个广告空间,预计将直接带来20%的收入增长。有必要这样做。
然后我们分析下一步,增加广告空间,对用户体验有多大的影响,是否会导致用户损失。我们是否能接受牺牲的用户体验,当然,如果这个需求只是推荐的内容也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用户价值主要体现在需求适用什么场景,解决什么问题,产品能提供什么解决方案。
大需求可以分解核心点,采用迭代完成,避免占用其他需求资源。
3. 提供解决方案
基于需求价值分析,产品能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SE在此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了解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否符合预期,提供什么样的架构设计方案,开发和评估相应的工作量。
4. 版本中包含需求评审
每个模块都被拉评估确定哪些需求可以包含在本版本计划中。这涉及到需求的总体安排,所以这一定是一场口舌战。
5. 跟踪需求,把握进度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需求跟踪最重要的是降低延迟风险。同时,评估临时增加的需求,合理估计延迟风险。
跟踪需求完成过程,及时与开发沟通,确保需求理解符合业务需求。
我曾经遇到过需求实现与预期不一致的情况。我提出了一个报告需求,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清晰和简单的需求。但当开发让我接受时,我很傻,很多指标值都不合理。后来,沟通发现他对指标的理解与我们的定义有偏差。这导致他返工,我们的需求延迟,真的很痛苦!
强调需求跟踪真的很重要!甩手掌柜不可取!
6. 需求验收,工艺闭环
一是测试人员验收,二是操作验收。
测试验收主要考虑功能实现,但主要在测试环境中进行验收,他们可能无法接触当前的网络。因此,操作验收尤为重要,这可以说是需求管理中最重要的过程。
运营验收:
对于功能需求,操作需要组织内外用户的公开测试,关键测试过程是否运行良好。为了及时解决问题,需要收集反馈,以避免正式版本的问题。
算法调整等操作策略的需求。需要更严格的实验测试,小流量A/B测试,验证效果是否符合预期。A/B测试结果的测量也需要综合考虑,如流量分配是否随机,是否覆盖所有人,测试时间是否足够,结果是否符合统计意义等。
只有确认需求符合预期,才能完成需求的闭环。当前版本可以优化的问题是安排优化处理。如果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业务影响不大,可以作为剩余问题,下次迭代优先。
二、需求排序方法
目前需求排序的三种主流理论方法,KANO模型,四象限法则,ICE模型排序法。KANO模型更理论化。四象限法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这里不再重复。此外,我个人认为更实用ICE平衡理论与现实。
ICE模型:
Impact:需求上线后的预期影响有多大;
Confidence: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Ease:上线需要多少成本?
应用举例:
三、跟踪(题外)需求的使用情况
有时候发现有需求,实际利用率很低。我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需求跟踪和用户研究,以找出不使用的原因。如果功能不易使用,以后可以优化。其次,对用户进行相关培训,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提供效率。
最糟糕的情况是,当时提到的需求在后期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这种情况只能从早期的需求分析阶段进行控制,以避免这些需求进入后续过程,消耗人力和物质资源。
特别说明:本网站的主要目的是收集与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为运营伙伴提供便利。本网站收集的公共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用户的贡献,这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