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告 1000x90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网络营销 > 正文

双微运营已经死了,全社交平台营销才是王道!

来源:引流技巧 编辑:爱短链 时间:2025-08-13
市场营销获客工具【爱短链】全域跳转工具,打通私域引流关键一步:轻松将公域流量,引导至私域,通过链接点击直达,方便快捷,无风险提示跳转,助力企业/商家高速获客。》》点此获取链接


资料来源:营创实验室(mktcreator) 作者:寻空(授权发布) 文章中的图片值得每一位广告营销人员收藏。


微博诞生于2009年,中国Web2.0时代开始拉开序幕,2011年微博营销开始发酵,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非常火爆,成为中国社会营销的鼻祖(当然论坛时代有论坛营销,但其普及度远低于微博)。


当时去甲方提案,不谈微博营销,你不好意思说再见。


这也是当时微博营销理念火爆的体现。


微博诞生于2009年,中国Web2.0时代开始拉开序幕,2011年微博营销开始发酵,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非常火爆,成为中国社会营销的鼻祖(当然论坛时代有论坛营销,但其普及度远低于微博)。


当时去甲方提案,不谈微博营销,你不好意思说再见。


这也是当时微博营销理念火爆的体现。


现在看来,事情的转折点可能发生在2012年。


今年8月,微信公共平台上线,随后微信营销逆势而上,逐渐盖过微博营销的风头。


2013年左右,所谓的「双微运营」(微博和微信运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营销的标准,大部分社会营销都是围绕微博和微信形成的KOL这种情况持续了多年。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社交网络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的特点。


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除了微博和微信外,Momo、知乎、秒拍、英科直播等社交属性的应用相继诞生,共同构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新生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双微运营面临挑战 到2017年,中国的社交媒体生态仍在发展,消费者可能更依赖一两个应用程序(如微信),但更有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段使用不同的应用程序。


今天,一个使用社交媒体的人的典型一天可能是这样的: 在一天内,人们的时间是不同的APP切成碎片。


在这种社交媒体生态下,社交营销的情况明显不同于以前。


所谓用户在哪里,营销就出现在哪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智能手机上,而大部分都集中在上述社交网络上。


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社交媒体运营仍然坚持下去「双微运营」显然,策略有很大的弊端。


1.覆盖面有限 从覆盖面来看,虽然双微合并用户已经超过10亿,但并不能占用用户的全部时间。


在碎片化媒体时代,用户还有很长时间使用其他应用。


正如上图所示,他可能会在早上上班的路上使用网易云音乐,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今天的头条新闻,所以他仍然会错过双微渠道上的大部分信息。


品牌只关注双微渠道,无法覆盖更大面积的精准人群。


2.内容形式有限 中国的社交网络环境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环境,不断演变。


2011年微博营销,2013年微信营销,2016年直播营销,2017年短视频营销…… 面对复杂变化的社交媒体环境,品牌需要主动寻求变革,丰富内容和创意,与时俱进。


3.圈层传播有限 双微虽然覆盖了当今最重要的互联网用户,但不同圈子的用户对他们的依赖程度不同,正如网上流传的中国互联网舆论平行宇宙一图所示。


如果品牌方面针对的目标群体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少数民族,可能不适合使用双微等大众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下一站社会营销: 全社交平台营销 在当今分散的时代,品牌需要面对社交媒体的新形势,一方面走出双微运营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探索和跟上社交营销的新趋势,「全社交平台营销」基于此提出。


在国外随着Instagram, Snapchat随着新兴社交媒体的兴起,大多数品牌都在考虑多平台的社交营销策略。


一般来说,它们基本上是基于Blog,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Snapchat在这六个平台的营销中,他们共同承担了品牌、短文章、图片,短视频,长视频内容传播任务。


与国外的社交媒体环境相比,国内的社交媒体环境进化得更快、更复杂,但总的来说,章、短文章、图片、问答、短视频、长视频、直播等主要形式并没有脱颖而出。


中国的整个平台营销主要基于这些形式,由微博、微信公共平台、优酷、今日头条、第二拍摄、知乎、豆瓣、网络云音乐、贴吧、直播(辣椒、英科、直播)等形成,加上自己领域的垂直平台。


当然,由于中国社交媒体环境的复杂性,并非所有品牌都应该考虑到所有的社交媒体,而是根据品牌的基调和需求寻找合适的社交媒体。


如果一个社交网站是一个城市,那么这些城市的公民的身份、特点和爱好就会有所不同。


不同的品牌需要根据自己的需合适的城市进行宣传。


如果我们给这些平台一些关键词和标签,在我们面前显示可能是这样的。


(因为双微已经更了解了,所以不再分析) 左右滑动,查看中国社交平台关键词清单 从上图可以看出,如果你的品牌基调偏向于文学和艺术,你可以考虑豆瓣作为一个交流平台。


例如,上海戏剧艺术中心在豆瓣同一城市页面上的广告更为恰到好处。


假如你的品牌调性偏技术,内容也很专业,可以考虑知乎作为传播平台。


例如,西门子的一篇关于风力发电机的文章在知乎上获得了近500个赞和100多个评论,同样的内容在微信公共平台上只获得了4000多个阅读和20多个赞。


显然,知乎人比微信人更感兴趣。


同一品牌内容在官方知乎机构账号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不同效果 除了自身内容的性质外,每个平台的内容形式和覆盖圈也不同。


至于前者,前面已经说过,不同的平台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显示。


至于后者,虽然双微用户数量最多,但覆盖的是大众圈,涉及到一个相对准确的圈,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像上面西门子的例子一样。


与双微运营相比,全社交平台营销策略的优势明显: 全社交平台营销覆盖面更广,可以覆盖更广泛的渠道,增加用户在不同时间段与品牌的接触点。


形式更加多样化。


整个社交平台的营销形式不仅包括文本,还包括图片、问答、长短视频等,可以丰富品牌的内容形式。


覆盖圈更准确,全社交平台营销可以让内容得到更多相关人群的关注,从而影响这些人成为潜在消费者。


全社交平台营销先锋 小米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栏目分类

微商引流技巧网 www.yinliujiqiao.com 联系QQ:1716014443 邮箱:1716014443@qq.com

Copyright © 2019-2024 强大传媒 吉ICP备19000289号-9 网站地图 rss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