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后悔!最全的产品生命周期知识点整理
来源:引流技巧
编辑:引流技巧
时间:2025-09-03

从做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一直到现在日子也不短了,一直都是input,还未系统性的output过,这次把之前所学到的知识完整的垂直整合,并且加入自己想法与理解,如有不当,请多多指正。
从想法到产品上线,到推广,直至衰亡,需要几个过程来宏观考虑这件事呢?答案是9个。下文将尽量用白话详细描绘每一个细节,以及核心点。
1.验证价值
从迸发出想法,到最终开始实施,首先要验证的就是产品价值了。你的产品是谁来用,核心功能是什么,在什么场景下,为用户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你这个产品上线之前,用户目前正在用什么方案来解决,你与他的区别是什么?这就是产品在刚有想法时候需要考虑的事情。
在产生需求之前,先是想法,而后将想法转化为需求,最后将需求转化为功能,先要概看,验证想法3件基本要素:
是否有用:产品能帮助解决用户某个真实存在的问题,让用户主动使用甚至购买;
是否可用:让用户一眼就能看明白产品的使用方法,也是所说的“认知”层面;
是否可行:所设计的模块或功能可以顺畅实现开发。
这3项是最基本要求,分析完毕之后,可以用更详尽的模型来考虑这件事,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5H2W模型来去考虑这项:
Who——谁
When——什么时间
Where——什么场景下
Why——什么原因
What——什么事情
How——如何解决
How much——成本是什么
模型言简意赅,相信大家也都能看懂,如果看不懂请自行百度,有许多文章也都在阐述这个模型。
也都想清楚了?那我们继续。你觉得自己想的差不多了之后,不能总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也要跳出去考虑,这也就牵扯到另一个产品最难的千年难题,需求甄别。
关于需求,要说的也是有许多,将之前的知识整合一下。
需求来源
一般情况下分为以下几种,用户研究、用户访谈、焦点小组、问卷调查、用户画像、用户反馈、老板拍脑袋、其他产品、运营人员、技术测试。
如果你是创业者,那你也就是老板了,就算老板拍脑袋这类。
需求的经典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和自我实现。
也对应佛教的六欲:贪(贪婪、执着),嗔(生气、愤怒),痴(愚痴、痴迷),妒(妒忌、嫉妒),慢(傲慢、炫耀),疑(怀疑、否定)。
要想想做的这个需求满足了人性的哪些弱点,只有这,才有可能做出受欢迎的产品,记住也只是可能,而且这仅仅是第一步而已。
需求存在的特点
1. 客观性
如果一个需求存在,肯定是客观的,并且还会有一批对应的用户,而且是可以实现的,融合现在的数据分析,甚至是可预测的。
举个例子:去爬山,爬了一上午,渴了,要喝水,买了瓶水,而你不会一个人去爬山,跟你爬山的这一票人都会渴。通过一般推测,有可能你下山了还会渴,那我推着车去山下等你好了。
2. 差异性
一个需求,也会因人而异,区分出不同的细分用户群体。
还举个例子:仍是爬山渴了,你要喝白水,他要吃冰激凌,他要喝可乐,他要喝……。
3. 发展性
心理倾向的波动会产生某个需求,并且在一定环境的作用下转变为行为。需求只是一种心理状态,只有设计合适的场景才能转化为有效的行为。
还得举个例子:参加一个活动,每个人的面前放着瓶水,主持人说接下来我们要去沙漠探险,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把水一股脑干掉。
4. 关联性
一个需求必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与人的关联导致一个需求必然是和多个需求紧密关联的,看待一个需求的时候,不能从独立单一的视觉是看去想去满足。
最后一个例子:在淘宝买衣服的过程,肯定有一个选衣服,比较,购买的过程,在这之外也肯定有为谁买,寄到哪等等各式各样的需求。
说了这些理论上的东西,更多的还得需要人来体会和把控。
一旦想清楚这个需求是真实需求,把每一条对应的都列的清清楚楚以后,产品价值这一点你才是真的过关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
你先有个想法,用5H2W验证一下,都能说得通,再用基本要素思考一下,也都没问题,最后用4个特点来去考虑需求的真实性,OK恭喜你,你这个需求至少从目前理论层面来说是通过了。
光讲理论可能会很模糊,举个实际的例子来贴近,之前很火爆的O2O市场,有送药、上门洗车等需求的,但是仔细想想这个需求是真实需求吗?其实并不是,均是创造了需求,来满足所谓的用户,一旦用户在里面无法获得利益,将会毫不留情的离开。
送药:场景小,频次低,圈定用户群体难,对某些用户是刚需,对某些不是,难以横向发展;
上门洗车:场景大,频次低,用户群体较为固定,非刚需,难以横向发展。
这里可以借用KANO模型作为辅助,来分析哪些是可有可无的需求,哪些是惊喜,而哪些是一般需求,不多做赘述。
当前需求市场,母需求基本都被挖掘干净了,无非衣食住行社交娱乐教育医疗等几项母需求。更多的均是由母需求演变出的提升体验更好的模式。也就是在当前市场上,已有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但是体验不够好,模式不够好,你有一个想法,觉得能玩的比他好。
举个例子:
从出行这个母需求来说,用户之前的出行近途的模式有自驾车、路边招手打车、公交车、骑车、地铁、步行,中远途有飞机、火车。而之前所有模式均有自己的模式,可是新产品,就是将之前的模式踩在脚下。
对比如下表: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