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产品经理,必须掌握的数据指标


专业成就职业
大家好,我是策略产品经理夏唬人。
最近有读者朋友反馈之前我写的数据指标一文找不到了,我这里再次写一篇,相比之前那篇文章,在指标上做了更新和优化。
正文见下:
平时和圈里的产品经理朋友交流,发现大家对数据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无论是方案的决策,还是上线后效果的评判,只要客观条件允许,都会用数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但是,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大多数的朋友还是聚焦在统计指标的分析上,比如点击量,PV,UV等偏“绝对量”指标。 “绝对量”指标的优点就是直观且易于统计,无需复杂的定义和计算。但缺点也很明显,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有时候表面的数字并不能表明真正的背后原因。 因此出现了相对量,比如一个区域点击总次数是10W,到底这个数字是高还是低,是没法进行判断的,就需要一个参照物来对标,常见的就是环比和同比。简言之,相对量是有参照物的,而绝对量不需要。 和数据打交道比较多的产品经理可能经常需要与各种指标打交道,夏唬人根据平时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下面常见的PC和移动端数据指标。 01PC端常见数据指标指标
指标常见定义
页面浏览量
PV(Page view),页面被浏览的次数总和,如统计网站或页面组时,是指网站或页面组包含的所有页面被浏览的总次数。
独立访客数
UV(Unique visitor),依据浏览器Cookie标识访客,对所有访客按统计区间的排重处理后数量。
唯一页面访问数
UPV(Unique pageview),页面的唯一访问次数,比如一个访次内该页面被浏览多次,该页面UPV只记一次。
访问次数
Visits,依据浏览器Cookie标识会话,对所有会话按统计区间的的排重处理后数量。
跳出次数
Bounces,进入网站后,只访问一页,没有后续访问的访问次数。
跳出次数
一次访问过程中,访问者从当前页面进入网站且没有后续访问的被记录为一次跳出次数。
离开次数
Exits,也称退出次数,是一次访问过程中,访问者从当前页面直接离开网站,不再有后续访问的被记录为一次离开。
着陆次数
访问者访问网站的第一个页面被记录着陆页,页面作为着陆页的次数。
跳出率
跳出次数/访问次数
平均访问深度
平均每次访问所浏览的页面数量,页面浏览量/访问次数。
平均访问深度
平均每次访问所浏览的某品类页面数量,品类的浏览量/品类的访问次数。
页面平均停留时长
Average time on page,平均每个页面的访问时长,全站的停留时间总和/全站的页面浏览量。
页面平均加载时长
访问期间的页面平均加载时长。
唯一IP数量
对访问IP按统计区间的排重处理后数量。
网站平均停留时长
Average time on site,平均每个访次的访问时长,全站的停留时间总和/全站的访问次数。
单一页面UV
当天访问用户中,仅浏览一个页面的用户数,即按用户统计浏览量PV为1的用户数。
目标转化率(成功下单)
订单提交页访次/全站访问次数
有效访次
有效访次=访次-跳出次数
人均浏览量
人均浏览量=PV/UV
单一页面UV占比
单一页面UV占比=单一页面UV/UV
订单转化率
引入父订单量/UV
人均引入订单金额
引入父订单金额/UV
下单用户数
下单的用户数,不考虑订单状态,此处为浏览日志中可找到的下单记录对应的用户数。
退出率
退出次数/访次
跳出率
跳出次数/访次
uv价值
引入订单金额/uv
点击量(坑位)
页面上埋点位置的点击量
引入订单量(坑位)
在同一访次内,用户点击该埋点位置并且后续下单的订单量
页面跳转量
用户点击a页面成功跳转到b页面,a页面的跳转量+1,用来近似表示a页面所有位置的点击量
点击率
坑位点击量/坑位所在页面跳转量
点击转化率
坑位引入订单量/坑位点击量
说实话,目前因为大多数企业的业务主要流量渠道基本来自于移动端了,所以PC段相关的指标统计应用比较少了,所以接下来我们主要来看一下移动端常见的数据指标。02 移动端常见数据指标
移动端包含了常见的APP和小程序两种渠道,所以以下指标在这种产品形态当中均可以使用。
指标
指标常见定义
新增用户
历史上第一次启动应用的用户,需要按照设备号进行去重。
启动次数
启动次数就是在规定时间段内,用户打开应用的次数。“一次启动”是指用户从打开APP开始,到退出APP为止。一次启动过程中可能浏览多个页面。
日活跃用户(DAU)
指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启动过应用的用户数,需要按照设备号去重。活跃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活跃用户数与总用户数的占比。
周(月)活跃用户(WAU,MAU)
某个自然周(月)内启动过应用的用户,该周(月)内的多次启动只记一个活跃用户。
活跃度
活跃度 = 活跃用户/累计激活用户 *100%
留存用户
规定时间段(T1)内的新增用户中,在经过一段时间(T2)后,仍然使用程序的用户。其中,T1和T2可以根据应用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次日留存率
(据统计日期1天前新增用户到统计日期仍在访问的留存用户数)/(据统计日期1天前新增用户数*100%
三日留存率
(据统计日期三天前新增用户到统计日期仍在访问的留存用户数)/(据统计日期3天前新增用户数*100%
七日留存率
(据统计日期七天前新增用户到统计日期仍在访问的留存用户数)/(据统计日期7天前新增用户数*100%
十五日留存率
(据统计日期十五天前新增用户到统计日期仍在访问的留存用户数)/(据统计日期15天前新增用户数*100%
登录用户
打开应用并登录个人账号的用户。
新注册用户
通过APP应用注册的用户。
累计激活用户
移动端激活总用户数。
MTD激活用户
从当月第一天开始,截至当前日期启动过应用的所有独立用户。同一手机终端多次启动则只被计为1。
激活用户
统计周期内,第一次启动过应用的所有独立用户。
同一手机终端多次启动则只被计为1。
累计新注册用户
截至当前,完成注册流程的所有独立用户。
MTD新注册用户
从当月第一天开始,完成注册流程的所有独立用户。
单次使用时长
用户在应用程序上所停留的时间。
主要分为平均使用时长和单次使用时长,平均使用时长是某一段时间内所有用户的全部访问时间的平均值。
平均使用时长
全部用户的日使用时长/总活跃用户数
平均使用频率
在一定时期内,同一个用户启动应用的次数。
例如:在一天之内,同一个用户一共进行有效启动5次,那么该用户的日使用频率就是5次。
使用间隔
使用间隔是指同一用户相邻两次启动应用的时间间隔。
例如:某一用户第一次启动应用到第二次启动应用之间相隔2天,那么该用户的使用间隔即为2天。
平均访问深度
我们将用户在一次启动应用过程中所到达的页面累计数量视为用户的访问深度。
例如:某用户从启动APP到退出应用过程中,一共访问了12个页面,那么称该用户的访问深度为12。
引入订单转化率
引入订单转化率=引入父订单量/UV*100%
引入订单金额转化率
引入订单金额转化率=引入订单金额/UV*100%
用户下单转化率
用户下单转化率=下单用户数/UV*100%
UV价值
UV价值=有效订单优惠后金额/UV*100%
以上大概就是常见的PC和移动端的数据指标,具体到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产品定义可能略有差别,但是思路是一致的。
比如对于策略产品来讲,尤其是C端的搜索和推荐,因为其核心目的还在在于高效的进行流量分发,因此核心指标的选取上基本是围绕了流量、流量转化、订单/订单金额三个维度去选择的。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
这篇文章收藏之余,不要忘了点个在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夏唬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