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有品】加入购物车功能还原以及优化建议

图片来源图虫:已授编程http://驿站使用
商品加入购物车现在已是电商产品的标配,只要是电商产品,都在自己的APP上都加上了购物车功能。
文/一个APP的诞生
1. 前言
我们还原一下我们生活中逛超市的场景:
一进超市的入口,首先是找一个购物车或者购物的篮子,然后开始按照自己的路线开始逛。(这个逛的路线是超市精心为用户设计的,确保你购买的过程中能尽可能的逛到用户需要买,想买且利润相对靠谱,购买频次高的商品品类)
一路逛过来,买一些必备的蔬菜,水果等消耗品。看到冷冻区商品打折,看看有没有自己想买的三文鱼有无特价,有就也放进购物篮子里。继续走,看到花车特价,翻一翻,什么蛋糕,饼干好像也可以屯一点,买买买。继续逛着,左翻翻右瞧瞧,有什么质量不错的入的了眼价格又合适的商品就放进去。
排队结账中,发现自己的购物车里好像有一些商品不是特别需要,或者有些超出预算,或者忽然想起家里还有,拿出来,不结算。到自己结账了,看到结帐区有一盒口香糖,顺便也拿一盒,随身带着。
日常的购物车的使用流程还原基本如上,从消费者一进门到结账出门,购物车一直在消费者身边,深度参与了购物的整个流程。
在电商产品中,购物车的功能与现实生活中很类似。
2. 购物车的作用
2.1 购物车的收藏功能
购物车的收藏是带着购买预期的收藏,而本身的收藏功能就是喜欢所以收集商品,暂时并没有购买的计划。
不知现在本身产品购物车与收藏功能用http://户的使用数,所以无法做出判断。就个人体验而言,我用各种电商产品的购物车比收藏功能次数要多。
2.2 购物车商品对比功能
(1)比价
同一商品不同商家提供的价格不同。用户同时添加在购物车对比,同一商品,挑选最低价的购买。
(2)对比商家
同一商品,价格差不多,对比商家的好评维度,哪个商家的好评多,目标商品卖的多,就买哪家
2.3 促进用户消费
购物车的存在隐含着用户一次性买单消费的暗示,且这种暗示已经潜移默化的内化成消费者共同的认知。我们在购物车中呈现的商品别表,有什么优惠信息都可以及时推送给用户。
(1)单品促销
单品降价了,可以直接在购物车的商品单品里呈现,刺激用户消费。
(2)组合促销
例如满 200 减20,可跨店。都是属于这种促销,也会刺激用户消费。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单价。
(3)店铺促销
例如淘宝的店铺领券。一般都是满 60 包邮,而当前用户放在购物车准备购买的商品价格才49,促进用户领券再次挑选本店商品凑单购买,提高用户的消费单价。
(4)帮助用户下购买决策
库存紧张这样的字眼在购物车列表的单条商品中出现,也能帮助用户下购买的决定。
(5)当购物车的商品失效的情况下(库存不足/商家进行了调整)推荐类似的商品链接,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相似商品且刺激用户下购买的决定。
2.4 收集消费者喜好数据,为千人千面的消费推送做数据收集
每个人的消费喜好是不一样的,从人口基本属性来说,女人喜欢买衣服鞋子,男人喜欢买电子商品等等,性别不同,产品给用户推送的商品内容不一样。购物车的商品基本都是消费者自己心仪且有购买打算的商品,经过时间沉淀,每个人的购物喜好基本可以推算出来,以此为基础来做商品的推送,更加精准,促进消费者买单。例如现在的“猜你喜欢”这个栏目,完全是根据自己最近浏览的商品,放进购物车的商品进行的推送。
3. 购物车的入口与出口
4. 购物车的离线与在线
在PC端,有四种情况:
用户未登录,打开浏览器,添加商品到购物车,然后关掉浏览器,再次打开同一个浏览器,购物车的商品还在;
用户未登录,打开浏览器,添加购物车,直接登录购买,合并到已登录账户购物车;
用户登录,添加商品到购物车,关闭浏览器,再次打开浏览器,不登录,购物车的商品不在;
用户登录,添加商品到购物车,换个设备,打开浏览器登录,购物车的商品还在。
用户未登录的情况下难以实现数据一致的根源在于,目前为止没有安全可靠的办法获取设备唯一标识。如果将来如果有技术解决这个问题,用户在同一个设备中装多个浏览器都能保证数据一致。
这里带出的一个问题是登录是否需要前置的问题。
笔者私以为,PC端京东的体验比较好!
(图为未登录状态下添加商品到购物车)
可以将心仪的商品添加到购物车,在未登录的状态下,还可以对购物车的商品进行删除操作。除非要进行删除后续动作,例如移动我的关注才需要用户进行登录或者注册。
5. 加入购物车与立即购买的区别
(图为网易严选商品详情局部)
(图为京东商品详情局部)
(图为淘宝商品详情局部)
笔者对比了亚马逊,京东,淘宝,网易严选和小米有品,发现除了京东,其他的电商平台都是立即购买与加入购物车同时出现。
还原用户使用流程:
用户点击立即购买,进入结算流程。
用户点击加入购物车,依然可以去逛其他的商品,等逛得差不多了点击购物车查看都有些什么商品在购物车里,然后在对比,看看哪些符合预期是编程自己得心头好,怎样的购买方式更划算,在发生购买结算行为。
场景模拟还原:
(1)用户会在什么场景下尝试直接购买呢?
大明用户(用户画像概念来自于梁宁老师),明确知道自己要买什么
因当天商品有活动(团购,限时促销等与时间强关联得商品活动)
(2)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添加购物车呢?
就有点心动的商品,但是还没有到非买不可得地步
商品预售,活动预热等,看到消息,但是还未开售,商家只是对商品以及用户接受程度做一个试探
有一种说法是商业模式的不同决定了购物方式的不同,所以京东B2C就支持用户加入购物车,多种商品一次性付款,帮助用户节省运费以及获得更多折扣等。笔者认为这只是早期京东的一个产品设计架构的延续,现在的京东更多的是商家入驻提供丰富多样的商品,所以未来肯定还是会加上立即购买的button,方便用户能快速抢到自己心仪的产品,毕竟立即购买的路径更短嘛。
那什么情况下只用“立即购买”比较合适呢?
笔者认为,类似于机票,酒店这样的一次性购买产品比较适合立即购买,不加入购物车,还有那种家庭大宗商品,例如中央空调年终大放价,有时间期限的特价,可以直接只放一个“立即购买”,帮助用户下定购买的决策。
而且在表达“立即购买”的文案上也可以更加情景化。
(图为去哪儿机票预订截图)
(图为去哪儿网酒店预订页面)
还有类似于保险,企业服务,旅游产品等。都适合只放一个“抢购”这样的按钮帮助用户购下购买决策。
以此类推还可以推出其他消费场景:众筹/献爱心/抢购特价商品等。
总结:分场景去设计功能按钮,而不能简单的一刀切。
两种方式的主要区别:鼓励客户尽快去结账还是鼓励客户继续购买
6. 购物车中的商品逻辑
回顾一下电商产品为什么要做购物车的目的:
对用户来说,一是省钱,二是省事;
对平台来说,一是提高客单价,二是促进交易。
购物车承载在这么重要的一个愿景,那在购物车商品呈现上要多挖掘用户内心的小九九……
排序
购物车的商品排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影响商品排序的有:
平台主推
商品库存
优惠幅度
商品添加时间
以京东的购物车为例,用户点击购物车,默认全选,计算全部应付金额。
那这里的设计就需要注意到多元素:
首先,商品本身的属性信息呈现与库存状态,例如数python量,颜色,尺码,材质选择,码数等,与之匹配的库存状态的匹配和呈现。
其次,商品的促销信息设计;
如图所示,笔者收集了一些市面上的销售玩法,不详尽的地方,欢迎指正。
那具体的排序就要看公司当前的需要了
例如:京东,打开购物车,同一时间有添加京东自营的商品到购物车,默认都是排在第一位;默认排序按照时间添加;商品库存状态出现异常(无库存)则默认排在后面。同一时间添加,出现更大优惠的商品往前排。
用户其实并不关心排序,他只关心自己放在购物车的东西闲暇的时候看一眼,心仪的产品降价了,买买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库存紧张了,赶紧下单买买买,跨店有活动了,凑单买买买,商品有团购价了,呼朋唤友买买买。
电商产品只要有购物车功能,那么牵涉到的其他的功能模块有:
订单模块
结算模块
搜索模块
会员系统
优惠活动
商品管理
注册登录
这里笔者只是列出来,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会涉及其他哪些模块,具体设计不呈现。
7. 小米有品购物车反推
笔者要反推的是小米搜索商品–浏览–添加购物车这个流程:
测试环境:android 6.0.1
手机:OPPO R9S Plus
有米有品版本号:2.2.3.126
先梳理下购物车的思维导图:
再梳理添加购物车的流程:
倘若是直接浏览,则流程很短相对会短一点。
不过我们设定的流程是搜索商品–添加购物车,所以这里不展示浏览商品–添加购物车的流程图。
还原页面流程图:
(页面流程图)
如此,开始进入还原产品原型阶段:
(产品原型全图)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