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买药靠谱吗(京东药品保真吗有保证吗)

当互联网+大健康的概念横空出世后,小病小痛购买药品这件事儿变得异常轻松,仅需动一动手机下单付款,那些药品便能像快递、外卖一样,第一时间送到家门口。
但由于还没有监管细则约束,一些网上药店逐渐开始失控,即便是国家有不得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和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药品的要求,但依然能够轻松买到这些药。
药品是拯救生命的,但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因为缺少监管失控的网上药店搞出不少事。近年来,”网购精神药品服用致昏迷”、”自购安定药治失眠被诊断药物上瘾”、”超量购药致肝衰竭”等新闻事件却屡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其中多数涉事药品都是处方药。
一条条生命甚至因此而失去。前有一名22岁女孩通过网络购药平台购买了18盒秋水仙碱片剂,因过量服用而亡。同年5月,一名21岁女孩通过网购App购买秋水仙碱片剂并陆续服下198片药后抢救无效死亡。
血淋淋的案例还有很多,但在企业眼中股价和增速似乎更加重要。近日,有媒体爆出《违法网售禁售药品、电子处方秒开 京东健康网上药店乱象滋生》。
据悉,京东健康(06618.HK)旗下京东大药房,在无需购买者提供处方、无法排除虚构病情、直接简单问诊就能开具处方和售卖处方药。此外,京东大药房还在销售《药品管理法》禁止网售的麻醉药品。
明知违规,却依然明知故犯
近日,有媒体爆出在京东大药房随机下单了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对应处方药,除神经系统相关的处方药强制要求购买者上传“医生开具的处方单”以外,其他处方药仅要求购买者单方面描述病情。
在下单后,记者轻松获得部分处方药的电子处方,而之前记者在线下并未确认过相应疾病。
并且,在京东大药房医生问诊过程中,这些医生均未询问过记者的具体病情,接诊后有的医生直接发给记者电子处方,有的还会发一些类似模板的问候语或医嘱。
我们在京东健康APP上进行了尝试。在购买处方药“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时候,系统是有提示需要凭方预约,并上传处方或填写疾病信息。但在疾病信息填写的时候,我们只是在按照能够购买到药品的条件勾选,并没有被接诊医生询问过病史的情况下,便成功买到处方药。
媒体记者购买“迪冉麝香心脑乐胶囊”的时候,同样是类似的流程。记者下单后,系统提醒“处方药需先问诊开方才能审核发货”。随机点击了其中一个。对于“确认服用过该药且无相关禁忌症、无过敏史及不良反应”选项后,系统则默认勾选。
平台并没有强制要求需要上传病例资料,而网络医生对话过程中没有任何交流,这位医生便直接开出了处方。据记者计算,从付款下单到获得电子处方,再到处方通过审核,全程耗时不足五分钟。
不仅如此,京东大药房还在卖着《药品管理法》禁止网售的药品。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麻醉药分为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麻醉辅助药,其中品种名称包括“利多卡因”。
而在京东大药房,搜索“利多卡因”发现,店铺目前在售多款麻醉药品,其中“香雪利多卡因气雾剂”“邯星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等均为处方药。购买流程也和购买前面那些处方药类似,电子处方都是在没有任何对话的情况下秒开。
网上药店能否销售处方药?答案显然是否定的。2018年,《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里面表示,药品网络销售者为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不得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和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等;向个人消费者销售药品的网站不得通过网络发布处方药信息。
2019 年最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通过网络销售药品,应当遵守本法药品经营的有关规定。
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等部门制定。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不得在网络上销售。
这意味着国家放开了处方药网络销售,但与之配套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于 2020 年 11 月公开征求过意见后,至今尚未落地。网络销售处方药该怎么卖,处方由谁来提供,目前尚未明确。
但关于处方药网售规定却非常明确。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但实际上,包括京东健康在内的知名的网上药店,几乎全部沦陷,都是随意销售处方药及危险药品。在资本的逐利本质下,网上售药乱象频出,网络平台没有意愿和动力去执行严格的规定。另外,由于网上药店竞争激烈,更容易出现“法不责众”的幻觉,大家一起争相踩红线。
而药物,又是非常特殊的商品,既能救人,也能伤人,马虎大意不得。因此,不能看到方便快捷,就牺牲药物安全的管理。既然这些正规的大大小小的网上药店,风险控制如此之弱,那么就需要监管出手,套上笼头。
处方药不能乱卖,更不能乱吃
近些年来,从网上挂号到网上求医,“医生在线问诊,在线开处方”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互联网医疗的兴起为医药市场的繁荣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药品触网,确实为患者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一定程度上也反衬出巨大的市场张力。如何在需求和供给间营造安全的用药环境,值得深思。
尤其是处方药,是指有处方权的医生所开具出来的处方,并由此从医院、药房购买的药物。这种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潜在的影响,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我国也有明文规定,处方药不得通过网络向个人销售。
我国之所以把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是因为,非处方药临床上是非常安全的,对患者没有什么危险;而处方药是对患者具有潜在危险的药,应该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才能使用。如果患者自己没有用处方单就买到了处方药,那肯定会给患者带来用药的潜在风险,因为他没有办法得到医师的警示和指导。
比如说高血压患者长期吃治疗高血压的药,医生也不会给他开一年的药,而是开一个疗程,一是医生要看药物本身的疗效,二是治疗高血压的药,还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对其他血管还存在安全隐患。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患者要随时向医生询问、咨询,医生再做检查确认。
如果没有医生指导,自己吃处方药,那早期可能没有问题,但后期出现了不良反应,那就晚了。开处方药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办个手续,更关系到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处方药还是要凭处方取药。
我国一直禁止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即使在线下,也必须在建立销售台账、有专业药师审核处方等条件下,才允许药店凭处方销售处方药。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称,药品安全关乎生命安全,药品买卖决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那些“你想买我就卖”的任性是危险的,那些卖处方药像衣服一样随意的做法是错误的。
对医药电商来说,不管是独立经营者还是第三方平台经营者,都必须履行好审核把关的义务,在医师资格审查、药店资质审核、在线开方、处方流转、网购售后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位,否则就难以成为呵护健康的帮手,反而成为制造悲剧的帮凶。
一如专家表示,“网售处方药”不仅仅是一种销售意义上的松闸,也还包括处方的开具、审核、验证,以及处方药的存储、运输、售后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因此,在政策有限放开后,不仅要在处方药的销售环节上加强监管,在处方开具等方面,也还应及时出台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进而形成全过程、全环节、全链条的监管。
据了解,京东健康目前是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市值最高。不仅如此,京东健康已初步实现了对药品全产业链、医疗全流程、健康全场景、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覆盖,能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诊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能力越高意味着责任越大,眼前不该只有股价和规模。
对于医药电商来说,必须尽到应尽的把关责任,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在为患者安全用药做好保驾护航的基础上,才有资格获得相关回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