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决策(决策的程序与原则解析)

决策是比较复杂的,原因是有了多个维度需要考量。比如包括了与组织相关的,与个人相关的,例行的、非例行的、预料中的、预料外的。 如果是例行的,按照规则程序化决策即可,如果是非例行的需要例外管理,预料中的也可按照既有规则和预案进行管理,如果是不可预料的,则为遗漏项,需要加强例外管理。
决策是为了能够执行,而不是追求正确性,或者说决策正确性指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得到执行的结果。对于决策来说,主要看决策者做出决策的时候,能不能让决策执行到位,而且是否可以可以坚持到获得决策结果。
决策过程包括:识别问题、确定标准、分配权重、拟定方案、分析方案、选择方案、执行方案、评价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执行人最好能够参与到决策的全过程,因为只有这样执行人才能够充分了解决策过程,日入如何识别问题,识别出问题的本质,以及确定的标准,分配的权重,拟定的方案,以及所选择的方案等,这样就便于执行人知道如何去执行,从乔哈里窗的沟通视窗理论,这就达到了公开象限的最大化。
切忌把决策与解决问题区分开来。比如GE的CEO杰科韦尔奇在并购的时候就让经理人全权参与决策过程,尽职调查,从而便于执行,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先定决策而没有考虑谁去执行,执行决策的人就会花很长时间理解消化这个决策,一旦执行不理想就开始更换执行人,其错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把决策和解决问题区分开来。
2. 如何进行重大决策?
决策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决策,另一种是重大决策。日常决策按照原则和规则即可处理。对于重大决策,需要有科学决策理性决策的精神。
科学决策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即两个态度,一个是自然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数据、真理说话,也就是用数学、微积分、极限、实验无限的逼近真理挖掘真理,从而进行决策;另一个是社会科学的态度,也就是以本质、人性去思考,没有这两样东西在一起,决策就很难有效。所以重大决策一定是理性决策。
流程如下:
1. 识别问题。问题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比如增长率的问题,是否理性,需要考虑市场的增长率与企业的努力程度。
2. 确定标准。确定什么因素与决策有关。有些因素如果没有考虑到位就会遇到阻力,要用系统的眼光去考虑,并且是相互影响和转换的。
3. 分配权重。将步骤2的标准分配不同的权重,有利于找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任正非对企业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素质要求就是一定要能抓到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4. 拟定方案。可以说是头脑风暴法,尽可能的去多想解决方案,不要进行评价,否则会影响后续的分析与执行。
5. 分析方案。在头脑风暴列出的所有方案里进行分析,风险与收益。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方案不是谁的官大地位高就给更多的权重,更多关注的是建议本身。另外还要看社会愿望因素,比如是靠人去执行的话,取悦执行人的方案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如果需要上司批准的话,则是取悦上司,会更容易通过。
6. 选择方案。选择方案就是决策本身,确保决策理性,不受个人因素和权力的影响。
7. 执行方案。执行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接受程度与资源限制。
8.评价方案。其实也就是复盘,回顾目标、评价结果、分析原因、所以规律。但是需要保持开放、坦诚、反思、实事求是的态度。
最后所以下,决策是管理的本质,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过程。所以不得不察。管理的决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科学的决策方式,运用数理计算,另一种是社会科学的方式,也就是从本质、人性去思考。两种思考方式要综合运用,去解决重大决策问题。从而更加有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