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瑜伽怎么经营(小型瑜伽馆的商业机会在

在中国,小型瑜伽场馆、瑜伽老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根据《2021中国瑜伽行业报告》,在2021年,中国瑜伽馆场馆规模达到42350家。其中,大型场馆的数量大概占比是10%,中型场馆约为45-50%之间,而小型瑜伽场馆的数量是40-45%,数量大约接近2万家。
来源:精炼GYMSQUARE、艾瑞咨询研究院
而瑜伽教练从业人员的数量更是惊人,超过30万人!
现在,有很多大型瑜伽馆开始规模化运营,向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扩张。相比起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有很大的空间,拥有投资少、选址范围广、竞争小等等优势,并且在相对空白的市场里,消费者不仅拥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也很容易被打动。
这是大型场馆的主要商业模式:通过扩张完成复制,但大型场馆毕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而占比一半、接近2万家的小型场馆,就容易陷入到「机会少、竞争大、盈利难」的困局里。
以往我合作过的一些小型馆,馆主们都有较为敏锐的商业触觉和远见,非常懂得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去接纳和创造商业机会,而这部分依然是极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处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情况里。
如果说我们小型瑜伽场馆和工作室,按照传统的方式来经营的话,在当下的竞争环境里很难破局,只能靠着情怀和责任感,勉强维持一个温饱。
那今天这篇文章,不聊辛苦拓店来获得商业机会,我们聊小型瑜伽馆在拓店之外的机会。其中有我过去的经验,也有我了解到的故事,希望能带给你一些灵感。
由于小型瑜伽馆和瑜伽老师之间有很多共同点,瑜伽老师们也可作为参考。
「 小型瑜伽馆的商业机会在哪里?」
在我看来,小型瑜伽馆的商业机会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难易程度从上至下为:
企业课
品牌合作
与名人/IP/社群
个人经济体形态
下面咱们就来聊下具体这几类机会是如何创造的,以及它们各自的前景在哪里。
1,企业课
企业课可以说是瑜伽馆向外生长最简单的方式了。
不要认为企业课的合作对象一定是大中型瑜伽馆, 小型场馆就没机会,No!相信我,机会大大有(只要你能想办法开对公发票)!
有一些馆主不太看重企业课,一节普通的企业课也就几百千把块钱,觉得收益不高,特别有些客户公司还需要上门式服务,加上出行的时间成本,更是大费周章。
如果说只看能触摸的眼前收益,那企业课也就just so so了,不过是例行公事,利用午休或下班时间,给十几个心不在焉的员工拉伸一把,完事了各回各家。其实企业课能创造的机会远不止如此。
一是好的企业能给你赋能。我认为的好企业,不仅仅是那些上市500强的大企业,而是能给你赋能的企业。
和后面会聊到的品牌合作一样,赋能不是耍流氓,赋能很重要,是真正能给你创造一些品牌的加分项,简单说就是这个合作让你倍儿有面儿,而不是合作完我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
二是如果你足够专业,那你会获得更多的企业课机会。口碑效应,我买到了一个好东西,我会忍不住推荐给身边需要的朋友。
*这里想特别说明一下:在面对企业的时候,专业可就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专业了,还需要你有职场上的专业素养。例如主动准备清晰明了的合同,准备对公账户,及时给客户开发票,诚信守时会反馈…等等。
场馆小,或者你是个体都没关系 ,但有章法有条理,让人省心,才是企业客户最想要合作的对象,只有技术是不灵的。
三是上企业课的员工转化为会员,也是很有可能的。前提依然是:只要你够专业(这里主要是指技术)够认真(上课态度)。
有趣的一点:很多馆开设企业课的机会是等到的,而不是主动去找到的,从小语文课就教我们守株待兔,兔是不可复得的。
把瑜伽课作为员工福利,其实已经是很多企业HR都能接受的品类了,所以不妨主动出击,去寻找企业课的机会。
2,品牌:
与品牌合作,是过去我最常经历,也是最喜欢的板块,因为它能碰撞出非常有趣的火花。
有三种类型的品牌可以合作:
1)和你有直接关系的:比如lululemon、Sweaty Betty、Manduka这样的瑜伽用品品牌。如果你有在持续关注它们,你就该知道:要成为这些一线品牌的合作对象,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能合作的机会是非常多的。
比如lululemon的社区合作伙伴,就是与一些优秀的个人老师及场馆(大中小都有)来合作课程。
分享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在我刚刚开始做LifeMala社群公众号,用户群还很少的时候,lululemon的工作人员就关注了我。后来几年,作为lululemon社区合作伙伴的一员,我们之间也迸发了许多的灵感,毫无疑问这些合作也给我及LifeMala很好地进行了赋能。
要永远相信吸引力法则的存在,只要同频,就会吸引。如果还没发生,就去争取:找到对方的市场部联系人,然后展示你自己。
CP PILATES x Barrel 普拉提馆和服装品牌
2)有间接关系的:看起来不是一种类型,但它们的核心用户和瑜伽的核心用户是高度重合的。你能通过联想,把瑜伽和它搭上线的,都算生态圈里的。比如说:香氛、健康食品、护肤品、保健品等等,
现在近几年的营销热点是「 她经济 」,品牌多多少少都爱和这个概念沾边,所以像有着「 热爱健康 」「 有消费能力 」「 独立女性」标签,瑜伽核心用户成了它们的更佳选择之一。
Lati Yoga x ScentBoutique 瑜伽馆和香氛 来源:小红书
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可能。过去我合作的大部分品牌都属于这一类型:生态圈。在这个选择中,能诞生很多有趣的合作。
你既可以把品牌请进你的瑜伽馆,给会员做福利活动;也可以去到对方的地方,给对方会员做福利;甚至可以大家一起逃离城市,去一个符合双方调性的地方做活动,还能把这些内容植入到方方面面里,聊一聊,可能性很多的。
Adia x MokaBros x AG 瑜伽老师、健康餐和健康食品
3)与你毫无关系的:但细细观察,有关联。特征是总有一个点能匹配。比如:汽车,看似没关联,仔细一想,电动车-环保理念-生态-瑜伽。要么就是目标客群匹配,大家一起总能玩点新花样,让人眼前一亮。
老虎瑜伽 x 蔚来,瑜伽馆和汽车
LifeMaLa x 锦泰宝马,瑜伽社群和汽车
像我和BMW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第三类合作,看起来没关联,实际:1,用户画像部分重合;2,这款电动车,主打环保先锋,概念上和瑜伽是吻合的。包括我们在这场活动里,加入了一些符合用户的环节,比如鲜花和水果的低卡snacks,插花课程等等,可以策划的细节非常多,这个活动就会很完整。
那有些馆主尝试过和别人合作以后,还是没得到一个理想的效果,疑惑了。
你不妨先自我诊断,做一个简单的评估,有些评估也可以放在签订合作前去思考。
自测:
问题一:
合作方的核心用户和你的是否匹配?
决定了做这件事有没有意义
问题二:
对方是你的加分项还是减分项?
不为钱的话,也要有其他的价值,完全不能带动你的事儿可以不做
问题三:
是否合作完就完了,没有后续,也没有接收过反馈?
虎头蛇尾,做了事情≈没做,效果无法最大化
例如问题一,曾经有微商找我,那完全就不需要去考虑这种合作,并且它还有可能会产生问题二,成为减分项。
有个不错的老师给我说,有个瑜伽服装品牌从小红书上找到她,想要合作。我一看对方提供合作的方式:自行店铺下单-到货后穿上拍照-按要求发小红书-申请返现,再一看那些服装的款式和价格,我说赶紧算了,拉胯。
但,有的人可以接。王菲不接二手车广告,黄渤接啊!(没有拉踩的意思,只是说定位)
3,与名人/IP/社群等 人为主体的合作
与名人和IP合作,都能带来不错的关注:林敏与国家乒乓球女队,Tiffany和孙俪等等,等于是经历了一次「 镀金 」,出来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除了这些业内众所周知的合作外,你也许还曾经在一些老师个人介绍看到,他/她是某某明星的私教(可能就上过一次课),其中的水分就需要你去辨别了。由此可见,名人真的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资源,属于超级加分项了。
Tiffany和孙俪,来源:小红书
那是不是普通人就没机会呢?不一定,国家滑雪队就曾经找过我身边一个小型馆的普拉提老师合作。很多人这方面很被动,机会还是要去找而不是等,说不定会有惊喜哦!
而和社群合作,也是一种快速向外延伸的有效方法。以老师或瑜伽馆的身份为社群授课,能带来最直观的效果:展示你的技术。当然我们还是要去找到匹配的社群/人群。
LifeMaLa x Prismama x 不只妈妈
4,个人创作者形态
第四种商业机会,是我觉得小型瑜伽馆/老师 操作起来最为困难的,等于是通过运营个人IP,产生经济效益。例如:线上收费课程、带货、直播带货、写书…这就有更高阶的要求了,首先你得会创作。
比如我们的Constance就是个人创作者。
个人创作者能累积出来的商业机会,是把控度最高的。意思是「 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 」「 我不在乎我的朋友有没有钱,反正都没我有钱 」,能理解这个意思吧?
以上四种,就是大多数小型瑜伽场馆能操作的商业形态。这些形态告诉我们:并非一定要通过复制粘贴出一家家的分店,才能向外扩张,才能立足。除了有形的资产外 ,无形的资产很值得关注的。即使有一天你店不在了,品牌若还在,没关系,你还能继续搞起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