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珠笔是谁发明的,按动笔是谁发明的

- 1、圆珠笔是谁发明的
- 2、初二 600字,说明文 介绍一支笔
- 3、有人知道“囍”字的由来吗
- 4、中国画的笔墨,有笔有墨,这里说的“有笔”
1、圆珠笔是谁发明的
圆珠笔是利用钢珠的旋转把油墨写到纸上的一种书写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圆珠笔传入中国.精明的商人大做 “原子笔”的广告,借不久前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弹的余威来打开销路.其实,“圆珠笔”与原子并无关系,只是读音相近而已.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圆珠笔这一名称的时间是1888年,当时,一位名叫约翰·劳德的美国人曾设计出一种利用滚珠作笔尖的笔,但他未能将其制成便于人们使用的商品.
1895年,英国市场上也曾出售过商品化的非书写用圆珠笔,因其用途狭窄,未能流行起来.1916年,德国也有人设计制作过一种新型的圆珠笔,其结构与今天的圆珠笔较为接近,但性能较差,未能引起广泛的重视.
1936年,匈牙利的比罗在新闻印刷厂承担文字校对工作,在用钢笔改清样时,常常发生浸润模糊现象,为此,比罗开始琢磨,能否试制一种其它的书写工具来代替钢笔.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他用一根钢圆管灌满速干油墨,在一端装上钢珠作为笔尖.然后,他在各种能书写的材质上进行书写试验,发现均可留下抹不掉的痕迹,而且笔管内的油墨也不易溢出,试验成功了.1940年人,他又对其发明进行了改进,于1943年7月10日申请了专利,1945年开始投入市场.
圆珠笔与自来水笔不同,由于它使用的是干稠性油墨,油墨又是依靠笔头上自由转动的钢珠带出来转写到纸上,因此不渗漏、不受气侯影响,并且书写时间较长,省去了需经常灌注墨水的麻烦.很快就在世界上流行起来.目前,仅日本一年就要消耗4亿支圆珠笔.
2、初二 600字,说明文 介绍一支笔
形形色色的笔
笔是我们每天都不可少的好伙伴.钢笔、圆珠笔、毛笔、铅笔……它们共同组成了笔的家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笔的家族越来越大,款式越来越多,性能也越来越好.(以拟开篇,总领全文)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位笔家族的新成员.(过渡,引起下文)
电子计算笔.工程师、设计师、会计师、科学工作者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在发达国家,电子计算机是他们必备的工具.为了让他们的工作更方便,更有效率,人们制造了一种电子计算笔.
你以为这种笔一定很大、很笨吧?不,它的长度、粗细都和普通的圆珠笔差不多,只是笔杆下部装有带圆珠笔心的圆锥形笔头,笔心一次能写6000字,用完可以随时更换.笔杆上部装有带电池的微型电子计算器,能进行8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百分数运算、乘方运算以及商业财贸专业运算,方便极啦!(先详细介绍有特殊装置的较典型的笔)
自动消失笔.钢笔写出的字迹是擦不掉的.有没有能够像铅笔那样,可以擦得掉字迹的钢笔呢?这种笔还真的出现了.它使用的墨水根据特殊配方制作的,写完之后,只要用清水或含水的海绵一擦,字迹马上就一点不留痕迹地消失,有趣的是,即使你不擦它,让字迹自然暴露在空气中,几小时或一天以后,字迹也会自行消失.如果写完后把笔记本合好,字迹大约可以保持一个月的时间.
这种笔一问世,立即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它可以用来做一些临时性的笔记和记录,在一个笔记本或一张纸上反复多次地书写;它可以用来在地图上描绘行进的路线,在阅读时做一些临时性的标记和批注,而不会污损图书;它又可以用来作绘图或速写手稿,修改起来十分方便.甚至服装工厂的裁缝师傅也很喜欢它,因为它可以代替粉笔在布料上画线,避免衣料被弄脏.(通过与钢笔比较,突出其优势和独特功能)
浮雕笔.你看过盲人写字吗?他们的笔其实是锥子.他们在厚厚的纸上用锥子扎出一个个有规律的小眼,再凭手指的触觉来“读”,很不方便.现在已经有了一种供盲人使用的真正的笔.其实这种笔和普通自来水笔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它所用的墨水是用特殊配方制制成的.用它写字,墨水能迅速地凝结,同时在纸上形成凸起的立体浮雕线条.盲人用手指摸着这样的文字来读,就方便多了.这种笔还可以用来书写文章的题目,显得非常醒目,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说使用特殊配方的墨水的笔——自动消失笔、浮雕笔)
此外,为了满足从事各种职业的人的特殊需要,人们还制造了一些新颖的笔,如墨水圆珠笔、彩色墨水笔、在玻璃上写字的玻璃笔、在瓷器上写字的瓷器笔、能在黑暗中写字的夜光笔、专供外科医生在患者皮肤上画手术部位的手术笔等.将来还会有更多更新鲜有趣的笔出现,使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日益方便.笔的家族将更加多姿多彩.(最后略写服务于各种特殊需要的新颖的笔
3、有人知道“囍”字的由来吗
答:受一个民间故事的误导,很多人都说,“囍”字和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有关,是王安石创造出来的。
这故事说的是:王安石年轻时进京赶考,途经一小镇,见一户姓马的读书人家对联招婿,上联是:“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王安石看了看,没功夫琢磨,匆匆上京应试了。好巧不巧,考试就是对对联,为:“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暗呼“天助我也”,把马家姑娘制的那半副联语对了出来。
王安石考完试,兴匆匆赶到马家,用考试出的上联应对,轻松抱得美人归。
新婚之日,王安石又高中状元,喜上添喜!
王安石心情爽翻,举笔在红纸上写下两个连体的“喜”字——这,就是“囍”字的由来。
故事很有趣,但这绝不是“囍”字的真实由来。
要驳斥倒它,乃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第一,王安石登第之年为庆历二年(1042年),他不是状元,状元是杨寘。
说起来,这王安石是应该得状元的。
那年殿试结束,主考官晏殊把前几名的卷子给皇上送了过去,让皇上礼节性过过目,一般没问题,就按考官评出的名次分授状元、榜眼、探花等名次了。
排第一名的就是王安石的卷子。
仁宗漫不经心地翻开他的卷子,边看边点头,赞不绝口,突然,四个刺眼的字跳进他的眼帘——“孺子其朋”。
“孺子其朋”出自《尚书·周书·洛诰》,原文是:“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意思是当年的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年纪还小,就由周公来辅政,周公就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对成王说:“你这个小孩子听好了,一定要把大臣们当成好朋友来看待。”
一个考生用周公的语气来规劝当今皇上,真是肆意妄为!
仁宗一下就恼了:这个考生没个大小,不能让他当状元!把这份卷子放在了一边。
第二名是王珪、第三名是韩绎,这两人都是有编制内的官员,不能当状元。
最后,是第四名的杨寘当上了状元,而王安石和他置换了名次,成了第四名。
王安石真冤。
第二,王安石的夫人不姓马,姓吴,是王安石表妹,江西金溪县柘岗人,出身仕宦之家,其祖父吴敏、父吴芮、叔父吴蒙皆为进士。
还有,王安石中进士第时为21岁,而他与表妹结婚时,为17岁。
特别要说明的是,王安石和吴夫人感情很好,一生不纳妾。
所以,所谓与马姑娘成婚,纯属民间故事家的瞎编。
那么,“囍”字的由来是怎么样的呢?
“囍”字由两个“吉”、两个“古”组成。在甲骨文里,“吉”字上为男人器官,下为女人器官,两者结合,就快乐,顺遂,吉利。后来,“吉”字成了对男子的美称。“古” 字代表女子。
一个“吉”字和一个“古”字组合成了“喜”字,即男人和女人结合,是好事,是乐事。
后来,有人觉得一个“喜”字不足以表达这件好事、乐事的喜悦,又再加一个“喜”字,成了“囍”,大家看着好看,就跟着这么整了。
反正,“囍”字只出现在民间,不存在于字典,也跟王安石无关。
4、中国画的笔墨,有笔有墨,这里说的“有笔”
谢文小姐邀。
中国画里所讲的有笔,通俗说,就是见笔法,从画中能看出画者用笔有道道。比如诠释山的峭拔、水的温柔、草的茂盛、树的枯遒,画者用笔或快或慢,线条或苍劲或圆润,或沉着或果决,挥毫泼墨潇洒自在而名具神韵,这就是有笔。
如果把画比成诗,有笔就类似于诗歌中的风骨,是最上层的艺术建筑。高手PK,毫末之差,这个毫末之差往往就包括有笔还是没笔。
反之,什么样的画是没笔的呢?很多初学者的临摩的作品往住无笔,工艺美术年画也没有笔。许多花鸟工笔画,虽然色彩艳丽、栩栩如生,也不能叫笔。眼下,即便不少人厌恶范曾,平心而论,他的字画还是有笔的。
抱庸浅见,问候朋友。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