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内卷化严重,券商互联网路在何方?

在大、中、小证券公司的APP领域,诸神黄昏般的场景似乎正在上演。大型证券公司APP错过了互联网浪潮中的黄金时期,未能有效应对防疫期间线下市场部大规模停业整顿的冲击。金融技术的价值已成业界共识,证券公司APP作为互联网金融不可或缺的一环,扮演着证券公司与C端客户互动的关键角色,同时也是证券公司财富管理转型的云技术媒介。然而,这种认识来得太迟。在2013-2014年的互联网初期,市场红利丰厚,网络营销成本低廉,但证券公司鲜有敢于砸钱抢占市场的。结果,大部分客户最终选择了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很多证券公司渐渐安于现状,却不知不觉失去了与客户沟通的桥梁,深陷被动的局面。当我们意识到要打造自家证券APP时,却面临年底市场股息不足、用户成本高、竞争激烈、单一问题突出的困境。根据“客户价值=感知价值-旧感觉-替换成本”公式,我们可以理解为何消费者在第三方软件上的体验相对较弱。如今,多数大、中、小型证券公司的应用软件不再是吸引新客户的前锋,也难以与竞争对手抗衡。它们的服务项目主要针对个人股票客户,而资产托管应用的功能、产品优势及用户体验趋于同质化,可优化的空间越来越小,新产品的边际收益也在减少。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才能带来少量新客户,也无法显著提升用户粘性和使用时长。除了佣金收入,个性化业务收入的提升途径有限,也无法通过拓展入口来增加用户数或从股票客户中获取更人性化的业务收入,这正是大多数中小型经纪APP面临的窘境。这种困境不只困扰着证券公司APP,而是云计算技术在众多领域普遍面临的问题。用户数量有限,客户时间宝贵,越来越多的应用只会加剧市场竞争。无论一个资产托管应用的用户体验多么出色,品牌优势多强,用户数量和使用时长始终存在天花板。面对同质化竞争的挑战,不同类型的公司会有截然不同的应对心态。传统行业往往受制于既定规则,缺乏改革的动力。真正优秀的企业会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尽管迷茫但充满期待。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增长驱动力何在?提及大数据技术的进步,我们需要回归其实际影响。表面的改进是公司营收和利润的提升,这对金融机构来说意味着财务报表的改善。然而,财务数据的增长只是结果,而非增长的根本原因,这是滞后的。深层的增长在于满足客户需求。例如,阿里巴巴和拼多多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发布,阿里虽超出市场预期,但股价下跌,而拼多多亏损扩大却股价飙升。背后实质是淘宝电商与拼多多用户需求的暗流涌动。淘宝电商完全依赖自身APP流量,而拼多多则借助微信生态的广大用户。拼多多平台APP与淘宝APP的较量,其实是微信生态软件链VS淘宝APP的对决。若仅看APP的增长,单纯增加用户数量或使用时长是不够的。但在云计算技术的广阔世界里,仍有无尽的增长潜力。其次,全景流量的春天悄然来临。近年来,全景流量的概念逐渐受到IT行业的关注。全景流量指的是通过PC系统软件、APP、小程序、快应用、WAP等生态推广方式,覆盖互联网全流量的新移动智能终端。全景流量的理念更侧重于企业整体的线上表现和用户在各端的分布特征及趋势,从而更宏观、经济、有效地把握全局,指导商业策略。在PC云计算技术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关键节点,许多高流量门户网络因错失PC端转向移动端的机遇,被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淹没。这些企业过于依赖流量网站,忽视了最重要的是应用页面的客户本身。当用户习惯从PC转向手机时,网页的没落成为必然。早期网站的利益者对新事物的轻视,担心APP会抢走网页用户,最终将企业推向困境。从全景流量的角度看,企业PC端与移动端的用户总数仍在增长。即使PC智能终端的排水模式与APP智能终端的用户流失有关,过时的理论有时是致命的。这些以网站而非客户为核心的传统门户网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拥有更多的存量用户和成熟的团队组织,还具备诸多先发优势,但若固守陈规,将面临被创新浪潮淘汰的风险。对于证券公司来说,如何在云计算技术的变革中抉择?移动终端的转型教训犹在耳畔。当移动市场的红利消退,APP用户数和使用时长触及天花板,新的增长机会仍在等待有准备的人。一方面,除APP外,移动智能终端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继续沿袭PC端用户习惯,手机上的股票客户可在WAP端探索;用户的时间正逐渐集中在微信、支付宝、今日头条、抖音、搜索引擎等超级应用上,如何从中寻求推广之道,成为中小企业关注的重点。此外,四大手机厂商联合推出的手机厂商快速应用,无需下载,一键直达,从智能设备底层实现分流。另一方面,随着5G、物联网的发展,各类新型移动智能终端迅速崛起。在智能家居终端,各种系统软件逐步适应智能家具中的屏幕;在车载移动智能终端,大型引擎纷纷进入车联网平台;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苹果的AR眼镜未来可期,充满期待。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