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更好的面包屑导航

面包屑导航可能不会激起人们的强烈兴趣,这些微妙的指示条揭示了用户在网站复杂层级中的当前位置。它们的设计看似直白,位置显眼,似乎创新的空间有限。然而,实际上,有许多微妙之处能让面包屑变得更为高效或更具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其中的一些细节。我们将讨论何时真正需要面包屑,用户如何利用它们,以及如何优化设计以提升用户在网站上的导航体验。
首先,让我们探索一下人们如何浏览网站,以及面包屑如何辅助这一过程。网站浏览方式千差万别,每次可用性测试都表明并无统一标准。用户依据手头任务和访问频率,采用截然不同的导航模式。有些网站主导航备受关注,几乎不用搜索;而在其他网站,类别点击量寥寥,但搜索功能却被频繁使用。有时,面包屑竟成为整个网站最受欢迎的导航选择,如澳大利亚邮政服务,它在页面上融合了多种导航模式,各司其职,运行顺畅。
以澳大利亚邮政为例,全局导航栏、主导航、面包屑、侧边栏和选项卡共同协作。用户可在不同层级间自由切换,利用面包屑轻松回溯,顶部水平导航向前移动,侧边栏导航则用于横向浏览,选项卡则切换页面内的不同上下文。我们往往不会逐一查看所有部分,甚至忽视了网站上的导航选项。对于常访问的网站,如新闻网站,我们仅使用有限的功能,可能记不住具体操作,但记得它们在界面中的位置。
当我们首次访问一个陌生网站,如国家歌剧院,我们首先评估其功能范围,通过滚动页面,先慢后快,熟悉导航菜单。我们点击侧边栏,切换选项卡,打开大菜单,随意探索,依赖导航标志和直觉。有时,找不到目标,我们会在页面和类别间疯狂搜索,过程可能紧张、混乱、耗时且令人沮丧。一旦出现问题,我们便失去信心,放弃使用。只有在别无选择时,才会彻底放弃。
有时候,网站改版会导致流量骤降,但这并非设计或构建的问题。相反,我们直接在用户面前呈现答案,无需访问网站。然而,当导航和搜索使用率低,并非意味着网站设计不佳。可能是内容组织得恰到好处,用户很快找到所需,甚至在访问网站前,仅通过谷歌搜索就已满足需求。一旦达成目标,用户没有太多理由继续停留。
关注跳出率、退出率和页面停留时间,这些指标未必能全面反映用户行为。4:30分钟的停留时间不一定是好事,30秒的离开也不一定是坏事。了解用户在任务完成度、完成时间、首次分享时间、客户支持咨询、负面评价比例和数据提交准确性等以用户为中心的指标上表现如何,至关重要。我们的任务是为用户提供清晰、明确的路径,协助他们高效完成任务。通常这意味着支持三种导航方向:前进、后退和横向导航。
对于导航层级较浅的网站,面包屑可融入标题和副标题。手工艺术委员会就是如此。前进导航我们访问网站都有目的,比如查看银行账户或探索大数据集。一旦进入主页或仪表盘,我们就在网站层级中向前移动,从宽泛的页面到具体的页面,努力完成已开始的任务。结合主导航、侧边栏导航、内页导航和面包屑导航,可以轻松实现前后和横向导航。
向后导航然而,我们并不总是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可能多样,想法会变,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数字旅程往往非线性,尤其当网站导航较为复杂时。此时,我们会后退,重新定位,选择新的路径,再朝另一个方向前进。这就像写作,有一个总体思路推动文章进展,但也会有反复和重写。网络上,我们后退可能是由于进入死胡同、内容过时、缺少所需功能的页面,或搜索结果模糊不相关。德意志银行的导航就未突出显示用户当前位置,导致定位困难。
横向导航前后还不够,有时我们会横向跳跃,探索同一层级、部分、页面和子类别间的关联。这常发生在我们想了解类似主题或相关页面,或寻找与当前页面相关的更多信息时。这时,我们需要导向标识指引前行。面包屑简洁、紧凑,能出色完成任务。它们不仅帮助后退,也支持前后移动,提供全方位导航。相比其他导航选项,面包屑占用空间小,全程可见,避免用户迷失方向。在搜索结果中,过多干扰和复杂导航,用户找寻目标时遇到困扰并不奇怪。
面包屑的实现形式各异,设计时需注意以下要点:面包屑应补充主导航;最适合全局导航,也可置于主标题之上;分隔符应指向右侧(在右到左的界面中);面包屑应始终可见,无需滚动;避免禁用面包屑,保持所有面包屑可链接;如果面包屑位于标题上方,可省略当前页面;否则,为清晰起见,应包含当前页面;在移动设备上,如有需要,使用手风琴展示完整路径;当前页面的父页面应始终可见;横向面包屑对用户可能是惊喜之选。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