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4年,华熙生物从年亏30年到全球大玻尿酸企业,赵燕做对了什么?

昨天我们提及,一个由30多位科研人员筹资创建的小型工厂,在投资人赵燕的带领下,仅用两年时间,便从年亏损30万逆袭至税后利润1200万。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呢?赵燕扭转乾坤的首要策略并非急忙寻找顶尖营销人才,急于求成地刷单推广。她挽救这家小厂的第一步,是回归根本,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为此,她不惜花费50万从北京聘请了当时山东地区薪资最高的职业经理人,此举甚至引发了华熙两位创始人的质疑。尽管面临争议,赵燕自掏腰包25万,支持经理人用一年时间建立起了华熙生物的质量管理体系。
亲爱的电商朋友们,思考一下,这位20年后将小厂发展为市值超700亿的领导者,她是如何起步的?而你们的店铺又是否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上,还是日复一日地忙于推广营销呢?我们常说,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质量体系的建立带来了千万级别的利润,赵燕又采取了何种策略进一步推动华熙生物的发展?答案就在案例分析的第二部分:顺势转型,扶摇直上。
一、当企业顺风顺水时,最应做什么?“推倒重来!”
昨天提到,赵燕的加入使这家小厂两年内扭亏为盈,跃升为年利润千万的大厂。如此剧变,团队心态必然有所变化,即使无人言说,赵燕也察觉到了团队的松懈。她认为,设立更远大的目标才能激发持续进步的动力。此时,各位店主可以对照赵燕的做法,问问自己为店铺和团队设定了怎样的目标?这个目标能否激励团队持续增长?
赵燕为团队设定的目标是:“我们要成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产商!”目标确定后,下一步是什么呢?拆解为OKR,这是我们读书会上反复实践的步骤。赵燕认为,要做到全球第一,必须自建工厂,否则不可能成功。于是,她决定从2003年起,投入8800万建立全球最大规模的玻尿酸工厂。
请注意,这时华熙生物的家底如何?2003年的年销售额为2000万,税后利润1200万。自建工厂的预算高达8800万!如果换成是你,了解这个预算后,还会决定投资建厂吗?写下你的想法,看看赵燕如何抉择。
她不仅决定建厂,而且要按照世界最高标准。这意味着工厂不仅要符合GMP(药品、医疗产品质量标准),还需通过美国FDA和中国CFDA的双重认证。面对这一重大决策,华熙生物团队全员反对,包括两位创始人股东。这时,赵燕如何应对?
她让两位股东转为优先股,只拿固定分红,不承担风险。无论企业后续发展如何,他们都能获得固定收益,后续所有投资由赵燕独自承担。在这样的背景下,赵燕用两年时间和8800万,使工厂通过GMP认证,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玻尿酸工厂。这座工厂能生产所有级别的透明质酸,包括医药级、外用级和食品级。
凭借这个坚实基础,华熙生物能满足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随后全球知名化妆品品牌中使用玻尿酸的产品,大多来自华熙生物。就这样,用了两年时间,华熙生物成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产商!
二、成为世界第一,就幸福了吗?不,华熙生物的最大危机降临!
从2003年决定投入8800万建厂,到2007年成为全球玻尿酸第一,赵燕仅用四年,便让这家濒临破产的小厂浴火重生,一跃成为美容医疗行业的顶级企业。
回想一下,如果没有赵燕当初坚持投入50万建立质量体系,没有投入8800万建厂,这一切都不会发生。请反思你的店铺,过去几年是否在核心竞争力上坚持做正确而艰难的事?在他人不解时,你是否仍坚定投入?如果没有经历过他人无法承受的困难,凭什么你的店铺能突破竞争,一飞冲天?
四年成为世界第一,赵燕兑现了承诺。不仅如此,华熙生物每年增长率超过50%,这是所有人都未曾预料的盛世。现在可以休息一下了吧?不,在大家都认为可以松一口气时,赵燕看到了华熙生物正陷入巨大陷阱。
那时,华熙生物作为玻尿酸市场的最大玩家,产品供不应求,日子过得非常滋润。好到什么程度?赵燕表示,客户催货稍急,销售人员就敢挂断电话,拒绝销售!有几个电商经历过这种待遇?卖家成了甲方,买家给钱都不卖,那时的华熙多么傲娇。然而,赵燕看到的不是喜悦,而是危机的到来!
赵燕认为,如此骄傲自满的企业能走多远?在高速成长、产品供不应求的环境下,团队成员开始膨胀。赵燕在董事会上提出新的目标,却遭到背后议论:“董事长真多事,现在公司赚这么多,你还提那么多要求,又要折腾了!”赵燕意识到,仅靠内在动力已无法解决危机。以前为了赚钱,大家充满斗志;现在,许多员工已实现财富自由,金钱激励的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这个更为棘手的问题,赵燕将如何再次破局?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华熙案例系列的第三部分:再攀高峰!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