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用户画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手机应用的频繁使用,用户的时间越来越趋于碎片化,各维度的信息也更丰富,移动应用开发者们也从以技术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渐渐转向了以用户为中心。“用户画像”被越来越多的谈及,它是产品经理、运营者们津津乐道的宝贝,今天咱们也来聊一聊。
“用户画像”指的是从各个渠道收集到的关于用户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包括人口属性、兴趣爱好、购物偏好、社交属性等等。确实,一方面他可以很好地描述用户的许多特征,对产品人员展开针对性的设计产品,对运营人员开展精准化营销个性化推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好的工具必须有效的应用才能发挥其价值,太多的只是收集了很多数据,囊括人的不同维度,美其名曰“360度全方位用户画像”。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放在,用户画像结合我的什么业务,能得出哪些结论和方案。其实“用户画像”更多带给我们的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们先从高处来看看用户画像的各种意义。下图大致给出了用户画像在企业的各个层面的意义,战略层面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其各业务的经营、收入的用户构成、维护其用户关系;在产品层面,可优化产品功能,改善用户体验,实现精细化营销等。不过不同行业对于用户画像有着不同维度的需求,每个行业都有一套适合自己行业的用户画像方法,但其核心都是为业务场景服务。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结合企业内部各个系统的数据,例如客户管理系统、业务系统、交易系统等,用户画像可以构造得很大很全面,当企业内部能够这样打通用户数据,然后结合上图的各个层面的应用,有选择地从大的用户画像系统中提取出对应的用户特征,就能够帮助更好地解决问题。框架系统是大的,但是用一定是用在小处细处。
下面我们抛砖引玉,首先来给大家讲讲我们理解的App场景下的用户画像有哪些,如何来构造。
下图就是一个APP用户的画像
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做大数据用户画像的工具,例如,近日用户行为分析平台Cobub发布的云服务版本Cobub Cloud就新增了标签画像的功能模块,免费为开发者提供服务。还有付费平台百分点提供的用户标签管理系统等。
有了上面构造的用户画像,我们如何与业务结合使其发挥价值呢?
- 我们可以构造出App的常用用户群:每天使用多次、每次使用5分钟以上的,针对这批用户群,运营人员好好地去维护;而针对那些不常使用的人群,可以有目的地把他们引导成常用用户群。
- 常说的精确化营销可以在这里体现,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有意义的用户特征,把用户分群,对不同群的用户进行不同的针对化营销。若是购物类应用,对于不同性格的用户,可以推荐不同类型的商品。例如针对冲动型用户,直接推荐给他最畅销的同类商品,而理性型用户推荐给他口碑最好的商品。这样可以更高效地提升用户的体验并提高商品的购买率。
- 还可以通过选取用户的某些属性做一些预测功能,例如预测用户是否会流失;或者预测用户是否会对新上线的功能感兴趣。对应的,针对预测出的很可能会流失的用户,可以针对地进行挽留的营销活动。针对会对新功能感兴趣的用户,可以给其推送新功能,来增加用户的粘性。
- 另外还有一些根据用户属性对用户聚类的应用,能够发现一些之前未曾发现的用户类别,等等。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及分析,善于发现特征、结合自身业务,相信一直能实现其价值。
本文由Cobub官方微信首发,更多数据化运营文章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dev_cobub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