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 认清纷繁世界的 10 大数据法则

今天我用数据分析思维来深度解读《拼凑真相》这本书,副标题是:认清纷繁世界的 10 大数据法则,作者是英国的蒂姆·哈福德。




数据分析的目标,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从数据中挖掘出可靠的信息,学到对工作和生活有用的知识,从而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获得洞察真相的智慧。
法则一: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当你看到一个数据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
点赞?驳斥?或者忽略?
此时,你不妨先停下来,观察一下自己的情绪反应,想一想:我内心真正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目标会影响一个人思考的方向,而情绪会影响一个人决策的质量。情绪越激动,就越难理性地思考问题。
所以,在解读数据的时候,专业知识和技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目标不明确,就像出发没有目的地,就容易迷失方向;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会像野马没有缰绳,容易马失前蹄。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统计数据,我们就更不可能了解世界的真相,就像没有显微镜,我们看不到细菌,没有望远镜,我们无法探索遥远的星空。
法则二:对标个人经验
如果没有统计数据,我们的认知很有可能会出现偏差,恐怕连知道真相的机会都没有。
然而,人们很容易被表面的数据蒙蔽了双眼,自以为看到的是真相,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我们也许只看到了冰山一角,水面上看见的部分远远小于水下的部分,所以要格外小心,以免撞到冰山而倾覆。
在看完数据之后,要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和感受真实的世界。一旦我们看清了世界的真相,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
从鸟瞰视角看到的数据枯燥乏味,但更加全面;而蠕虫视角看到的数据鲜活有趣,但较为片面。
我们要把鸟瞰视角与蠕虫视角、宏观数据与个人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纠偏,才能更好地洞察事物的本质。
法则九:不要被漂亮的信息图迷了眼南丁格尔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因为她巧妙地使用了「玫瑰图」,通过对比分析,向人们灌输了正确的观点。(图片来源: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
但是,许多滥用信息图的人,可能正在做着相反的事,做出了一些美丽的图表,却反而让人越看越糊涂。
当你看到一张漂亮的信息图表时,要知道是有人在输出观点,不要被漂亮的外观迷了眼。
当然,如果图表说的内容确实有道理,我们也不要故步自封,而要以图为镜,矫正自己的错误认知。
制作图表是为了传递有效的信息,可以动之以情,也可以晓之以理,但不能混淆视听,更不能颠倒是非。




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大致意思是:夕阳依着山峦慢慢落下,黄河之水朝着大海奔流而去。要想看到千里之外的风景,那就要登上更高的楼层。
看风景是这样,看数据就更是如此。
比如,分析一家具体公司的价值,既要运用细分思维,对数据的细节进行分析,也要运用 PEST 等模型,对它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法则四:从宏观层面看数据 拉开距离看数据,才能让你有更加宏观的感受。当你把数据放到应有的背景中去看,从宏观层面去观察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真实含义。 比如,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为 0.3,这个数字大吗? 根据黄金分割律,基尼系数的「警戒线」是0.382(等于 1 – 0.618),当基尼系数大于 0.382 时,就代表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收入不平等。 从宏观层面来看,影响基尼系数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等等。 如果政策制定者希望刺激经济的活力,就有可能制定一些激励政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导致基尼系数变大。 如果政策制定者注重薪酬保障,希望先富带动后富,促进社会稳定,最终走向共同富裕,那么就会让基尼系数变小。 我们只有不断拉开距离,才能高瞻远瞩,也才能改变关注的焦点。 《高屋建瓴》的作者安德鲁·埃利奥特在书中建议说:我们想问题时,应该在头脑中带上几个“标尺性数字”,以便比较。 比如,一张床的长度大约 2 米,地球的周长大约 4 万公里。也就是说,从太空的视角来看,大约用 2000 万张床,可以绕地球一圈。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大致意思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当你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就只是局部而已,因此容易出现「当局者迷」的现象。
游山所见是这样,观察世界上的很多事物也是如此。
法则三:看清数据是如何定义的 一旦你看清了数据是如何定义的,那么技术反而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没有看清数据是如何定义的,那么就难以看出所以然。 因为只有方向对了,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可悲的事情在于,如果一开始数据的定义就不对,犯了方向性的错误,那么无论技术如何高深莫测,都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 当你看到一个数据时,不妨思考一下:自己能否理解数据的内涵和外延? 世界是错综复杂的,我们不要指望看一个统计数据,就能给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结论。 只有当我们怀着一颗追根溯源的心,开始学会提问,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追问「为什么」,才找到世界的真相。



法则五:看看硬币的另一面
假如有 1024 个人分别做抛硬币实验,每个人一次性抛出 10 个硬币,其中有一个人抛出了 10 个都是正面朝上的结果,从数学概率上来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类似地,假设一个人做了 1024 次抛硬币实验,每次同时抛出 10 个硬币,其中有一次是10个都正面朝上,但他只展示这 1 次实验的结果,让人误以为他有什么魔法,却隐藏了另外 1023 次实验的结果。
当然,还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看看硬币的另一面,其实也是正面。
中国古代有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他为了鼓舞士气,铸造一批正反面都是相同的硬币,在出征之前表演给士兵看,让士兵们以为这是天意。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也提醒我们,一定要注意看看:在硬币的另一面,是否还有其他的故事?
不要被成功者的故事带偏了,因为我们看到的东西,并不能代表真实的世界,它们很有可能是被过滤的、有偏差的东西。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对这句话有一种理解:对于违反常识的现象,需要小心求证,用非常的手段来证明。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