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说新媒体负责人:微信微博及其他平台趋势解读
来源:引流技巧
编辑:引流技巧
时间:2025-09-03

转眼春节已过,企业陆陆续续开工。而对于多数新媒体小伙伴,开工的意义其实就是工作地点从家又变成了公司而已。新的一年到来,大家都准备展开手脚,大干一番。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来吹几句耳旁风。
微信:弱冠之年,童心未泯
微信公众平台从12年成立到现在,随着参与者的集中涌入,微信也不断地改进。基本上已经到了弱冠之年。从这几方面看16年微信公众号来到了“成人形态”了。
1.运营土壤
对于微信公众号的本身形态,已经从之前的呱呱落地时,大家可以疯狂利用各种手段,积累粉丝。到现在日趋成熟,对于创作者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期间增加了很多新功能,红包分享券,近场WIFI等。同时也对恶意的营销进行打击,例如诱导分享,测试类信息。开通原创功能的保护,并且增加了赞赏功能。据悉企业号的赞赏功能近期可会开通。
2.用户习惯
土壤长好了,也有树苗,但肯定也要有施肥的人。这个施肥人就是用户。首先微信整个的用户数基本也稳定在6.5亿左右。根据腾讯的调研,用户无论是每天阅读的文章数平均5.86篇,文章打开来源的比例(28原则,20%来自订阅号直接挑选,80%来自朋友圈)阅读文章的类型分布,基本上也趋于稳定。也就是说施肥的人定了了。很多小伙伴抱怨说自己微信订阅号打开率降低,内容其实和之前没啥变化。从这方面来说也很容易理解,随着树苗越来越多,施肥的人数和精力都是是稳定的,不可能每棵都雨露均沾。
3.企业形象
企业近两年也都陆续的开通微信公众号,但是要有很多一部分都是为了占坑。公众号没有真正孵化成“人”。社交媒体本质上是两点之间的连接,但连接的点如果只有冰冷的外表,那么自然让人提不起神。所以企业作为连接点,品牌形象一定要有人格,有自己的内涵。现在回头看看微信公众号的创立初衷:“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而企业在微信公众号里面一定是“个体”,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外延。
4.运营者
为什么说运营者“成人化”呢?前几年微信公众号刚开始兴起,从业者之前的职业五花八门,记者,文员,产品经理等等。其中实习生还占据了半壁江山。微信公众号的入手简单,但是随着号越来越多,运营者也会完成一轮整体的升级。内容的产出只会朝专业化延伸,原来是公众号有点UGC的意思,什么人都可以写,也可以展示。但是随着竞争加剧,那些有着深厚积累的或者是真正创新的人才会脱颖而出。我们现在常说的几个大号,咪蒙,黎贝卡,其实他们在之前传统的媒体领域也都有建树。
既然微信公众号都已经成人形态了,那代表小号就没有机会了吗?其实在微信弱冠的同时,还是童心未泯,在几块领域深耕细作其实大有可为。前提是专注。
1.内容运营
内容是公众号的根本,如何内容创新。首先要明确一点,所有的内容必须是和公众号整体的性格是匹配的,不能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形。前几天我们发了一篇文章《想要拥有张雨绮的胸,就得这么做》在转载6个号里,只有1个号是与时尚相关的,其他的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陷入了一个怪圈,那就是企业这个人和运营者的性格其实是不一样的。很多运营者看到一篇文章不错,就顺手扔到自己账号上。你这么做,公众号会同意吗?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