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O2O创业的存活率仅有1%?

2015年至今,众多O2O项目悲怆倒下,同样也是泡沫破灭;但作为互联网+与商业经营的深入融合,O2O也不会因此而终结,而是由实现O2O转型的传统商业企业为主角,“门店+手机”的思考与实践为主线。
进入2016年,网上频现“O2O死亡名录”,一些曾经叱咤一时的O2O项目名列其间。如由著名投资人薛蛮子领投的社区001、由歌手林依轮创立的饭爷等,多点Dmall网上超市也爆出创始人出局、转由投资方物美商业接盘的内幕。时至今日,O2O创新项目的存活率仅有1%,应是业界可达成的共识。
是什么使得O2O成为商业中罕见的“黑洞”,让无数创业者既伤痕累累,却又乐此不疲?
一、O2O的风口
传统企业“触网”历来不被看好,一言以蔽之:总背负着缺乏互联网基因、缺乏资金的扶持臂助、新增电商与既有经营无法兼容等苛评。但移动互联网不同于PC互联网,O2O并非是纯电商,传统企业正掌握着开展O2O创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优势:
1、O2O创新的内动力
借助互联网+实现企业变革、产业升级,已经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同时对于O2O商业模式的思考和探索也已有了明晰的成果:
- 1.在已有成功上的再创新:传统商业企业的O2O是在既有的客群积累、门店经营网点、采购和供应链规模、ERP信息系统等基础之上,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 小而美O2O模式的确立:与口碑、京东到家、美大等覆盖全国、全品类的O2O平台相比,传统商业企业的O2O明确聚焦在本身所擅长的地域、业态和品类之 上,以细分产品对接细分客群,避免了全线扩张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并契合于著名新经济媒体人罗振宇“未来的商业模式会是一个小而美的逻辑”的观 点;
- 初步触网的成功尝试:传统商业企业或多或少都已经“触网”,典型的形态是自主建设微信公众号,与顾客开展在线交流,或者加入口碑、美大等平台,尝试在线销售,从而为全面发力O2O自主经营积累了经验、磨砺了队伍,也揭开了O2O的神秘面纱。
2、O2O创新的外助力
互联网+成为国家产业政策,同时各类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也不断成熟,为传统企业开展O2O提供了十分丰美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飞轮模式VS厄运模式
机遇与挑战并存,可以看到,目前市场几乎所有的O2O项目都基于这样的业务逻辑:搭建O2O交互平台,进而开展赔本赚吆喝地销售补贴,从而持续招揽顾客、积聚人气,进一步养成顾客黏性,构建流量入口和垄断位置,并借助垄断优势实现持续盈利。
借用中《从优秀到卓越》一书的提法,可称之为“飞轮模式”,如下图所示:
O2O电商平台的“飞轮模式”
这是阿里、京东所得以成功的模式,然而今天时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 大量免费午餐催生下,获取用户成本增高;
- 用户黏性降低,黏性养成周期拉长;
- 在资本注入和创业狂潮的驱策下,构思、格局和打法类似的O2O项目繁多,恶性竞争加剧;
- 投资人耐心、容忍度降低,动辄插手业务经营,甚至“拉郎配”地促成兼并。
由此,“飞轮模式”顿时变成“厄运模式”:
O2O电商平台的“厄运模式”
在O2O的潮起潮落中,真正获得并购重组机会的并不多,其中包括了滴滴&快的、美团&大众点评等著名的“怨偶”配对,背后的推手除了投资人,更有BAT巨头;而绝大部分的O2O项目都是悄无声息地走向了终点、悲怆倒下。
三、O2O创新的基因与动能
众多O2O项目走向失败与溃灭,就证明O2O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吗?
内生动力与外部助力交织与共振,强势驱动传统商业企业实现O2O转型,并已经有多个成功O2O实践案例,为小而美的传统商业企业O2O模式提供了清晰靓丽的诠释:
- 互联网+持续升级的李宁:作为国内体育品牌的翘楚,李宁在互联网+转型中不遗余力,基于微信公众号、APP、支付宝服务窗等多个触点,共汇集O2O会员280万人,展开线上线下场景的闭环打通,2015年实现O2O年度经营收入3.2亿元;
- 便利店里飞出大卖场的唐久便利:作为太原本地最大的连锁便利店,唐久依托780家门店,吸纳O2O会员82万人,并在移动商城上线后的一年内,成功达成 2970余万元营收,形成O2O订单76万单,平均客单价从9.5元提升至39元,成功实现从便利店向网上大卖场的豪迈进军;
- 新鲜才好 吃的鲜丰水果:果品连锁全国排名第二的鲜丰水果,将分布于4省的605家门店全部上线,实现门店库存在线同步销售,上线试运营2个月完成O2O会员吸纳 45万人,达成O2O订单5.8万单,平均客单价较线下销售提升26%,落实“新鲜才好吃”的庄严承诺,并向世界水果第一连锁不断迈进。
这里引用滴滴出行的创始人程维的一段话:“我深刻地看到在一个一个的行业里面,互联网作为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不断的去改造每一个垂直的行业,一切改造的目的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降低整体成本为目的的。”
O2O领域的创意、创新与创业,实际是针对传统商业领域,使用互联网+的思维、方法和工具的重大改造和革新,这样的改造包括两个部分,既有对商业传统领地的改良,也有对商业未来疆域的开拓。
1、对商业传统领地的改良
在 传统商业阵地中,慑于信息不对称,存在多个经营顽疾,如顾客需求难以精准预测,顾客身份难以精确识别,必须在门店场景下完成选购、支付和提货等。这些顽疾 成为新兴电商企业对传统商业迅猛攻击捷径,往往一击而中,几无还手之力。而O2O的理念与实践,就是使用电商思维、方法和工具,对于传统商业的业务流程、 顾客体验、经营绩效进行适度的优化和重塑,包括以下的多个维度:
精准会员、自由体验、以销定购、大数据沉淀……数代零售人为之魂牵梦绕的夙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终于可以真正地实现了。
2、对商业未来疆域的开拓
Biggerthan bigger,O2O开启的绝非是对传统商业的小修小补,星辰大海的征途正刚刚拉开帷幕。由于智能手机和多顾客触点的引入,商业企业与顾客的交流突破了门 店场景,不再有时空束缚,同时社交网络的引入,一举创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消费场景、购物路径,包括以下的多个维度:
正是由于O2O创新具有的强大基因与动能,使之具备重塑新时代商业的使命和潜力,也不可能由于一众O2O项目的失利而退出商业历史舞台。笔者将O2O基因与 动能架构描绘为冉冉升空的多级火箭,第一级火箭是对传统商业的改良,第二级火箭更是对未来商业的拓展,两级火箭交替推动着商业O2O愿景的实现:
四、总结
回望2000年PC互联网的泡沫破灭,相关行业一片狼藉;然而,PC互联网并未随之湮没,而是通过“鼠标+水泥”的思考与实践浴火重生,让大家充分认知到虚拟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才能成长、成熟。
2015年至今,众多O2O项目悲怆倒下,同样也是泡沫破灭;但作为互联网+与商业经营的深入融合,O2O也不会因此而终结,而是由实现O2O转型的传统商业企业为主角,“门店+手机”的思考与实践为主线,新的帷幕正缓缓拉开,O2O的连台好戏即将华丽丽地登场了。
作者:王元盛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