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篇:控制活动成本的四个环节

在外行人眼里,活动的成本就是活动的奖励。在旁观者眼里,做活动的成本是奖励和开发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在运营商眼里,做活动的成本是从头到尾支付的所有脑力和体力。从开始到结束,一个活动一般分为四个环节。任何活动从规划环节开始,并在后续的实施环节(开发、宣传和运营)实施。为了不打折你的初始运营目标,你必须付出太多。运营是发起人,其他是合作伙伴。当你遇到问题时,每个人都会问你该怎么办;当其他人遇到一些他们不想做或执行不到位的事情时,他们也必须拿出人力资源来填补;当出现任何问题时,操作将清理残局。从开始到结束,每个环节都在支付成本。在规划环节,测试运营业务经验的积累,无论是收入还是创新,往往与公司的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有关,然后拆解到月度计划和周度计划。所有的规划环节都围绕着一个周期的目标展开。除了配合其他部门做新用户外,其余的运营部门每天都在考虑如何以现有用户数量最大化收入。在这方面,运营是完全主导的,其他部门是协调的。对于合作部门来说,大多数时候都会看到具体的执行计划。在这些实施计划的背后,是负责人和团队在会议上不断折磨、推翻、放弃的最终实施计划。由于各种原因,迭代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好的活动策划,总是从无数的选择中选择最合适的。有追求的团队只有每写5张纸才能留下一张有用的,每与4个不同部门的人员交换信息才能确认一套计划的可行性,每3个小时的会议讨论才能确认活动的基本框架。对于没有追求的团队来说,支付的智力资源可以极其稀缺,只需复制竞争产品的节奏即可。这个过程就是运营负责人,带领团队用尽所有的智力和体力资源,绞尽脑汁去实现。前一章写为【主题篇】、【奖励篇】、【规则篇】,算作策划阶段要支付的智力资源。在这三篇文章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确认。我们假设我们设计了很多好的计划,但也可能因为执行人员能力不足而死亡,被迫降级。指责他人能力不足没有意义。考虑到执行水平和各个阶段的成本,这是规划阶段的重中之重。当然,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团队的成长,协作人员的能力判断,规划环节支付的智力资源可以不断减少。在开发过程中,不同的活动支付不同的开发成本来测试运营的开发合作能力。有些很简单,发布一个活动案例就完成了,比如升级比赛、登录游戏礼品包、论坛论文等。但是稍微麻烦一点的需要开发,比如预约兑换礼包、转盘抽奖、报名、注册、猜测等。所有这些活动都包括页面功能开发和数据库存储。自然,还有许多活动可以直接内置游戏。一些运营商会模仿产品经理撰写需求文件,并与跨部门的艺术、程序和测试进行沟通,而另一些则直接要求更专业的学生进行。写出开发团队能理解的需求文档绝对是一项专业的工作。完成后还没有完成,包括以下需求评估、交互设计、前后端开发、运维在线等。操作有必要掌握开发知识。如果我们兴奋地设计一套游戏玩法,开发人员说这是困难和风险的,然后我们必须被迫重新设计方案,这实际上是浪费时间和成本。会写文档,和开发沟通会有效率。如果没有,就是边开发边补充完善规则,跨部门之间的合作成本往往比想象的要高。积累的团队将尽可能模板每次开发的功能模块,以形成可重用性。对于开发团队来说,如果他们反复做某事(专业术语称为制造轮子),他们就会停滞不前,做苦力,开发意愿低下。活动模板就像一个武器库,是每个团队的积累。以抽奖为例,世界上的随机活动无法逃脱这些类型。一旦模板化,只需每次更新设计图纸并配置表格即可。武器库里的东西越多,操作能做的套路就越多。随着技能的提高,活动模板的建设不断降低。宣传环节不再强调测试运营宣传规划能力宣传的重要性,这是直接影响活动参与者数量和辐射范围的重要维度。这项工作也有一个框架。在我之前的[宣传部分]章节中有详细的介绍。一些活动的宣传工作,如收入和活动,由运营商独立完成,包括建立宣传渠道、设计宣传文案、控制宣传节奏。如果某些活动的宣传和运营不能独立完成,则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助。宣传内容制作层面的材料、文案、广告图,主要由设计师输出。内容交付渠道、曝光频率、营销资源预约是执行层面,这类工作是市场商务部门的协调工作。对于超大型活动的宣传,公司通常会指派市场、业务、品牌和公共关系负责人与运营团队合作,而对于小型活动,运营商会直接自己完成。在超大型活动和小型活动之间,经常存在于一些中间地区,需要他人的帮助,这是测试安排能力和情商的阶段。安排不好,一旦出现混乱,反复折磨别人,情商再高也没用。有很多链接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们可以准时下班,他们有能力让别人额外加班吗?如何有效调动公共人力资源的工作积极性,预测后面更新的内容[执行文章]。随着工作流程的不断完善,这一块的成本降低了。运营环节,测试运营维护成本1、由于规则设计,所支付的运营成本,如征文、选美活动、排名评选等,都会占据我们的精力。还有一些竞赛活动,分轮进行。每轮结束后,操作人员应检查结果,撰写战报结果,并宣布晋级选手。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0点开始,24点结束,12点开始,次日12点结束。我们用什么?我的建议:奖励随机自动结算。如果在活动运行过程中需要投入人力资源,建议设计为中午12点结束。同样,也不要把它设计成周五下班前的18:00结束。有些活动需要很长时间的结算,需要数据同事提取数据,然后陪你检查结果,然后你发布奖励名单结算奖励,如果你设计24点结束,那么他们必须陪你加班到24点,然后忙到1点,事实上,人们在骂,为什么人们陪你加班?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照顾用户,并在第一时间公布名单。如果名单在24点结束,你应该在凌晨公布。如果此时结算出现问题,调整也很麻烦。没有人愿意晚上出来和你擦屁股。同样,对于一些过程不顺利的新活动,不要尝试在长假前上线。如果不稳定,长假期间网上活动出了问题,整个合作团队都过不了好假期。(这里隐藏着3000字的血泪教训..)2、由于结算方式,系统自动结算的奖励不包括在游戏中支付的奖励成本。在游戏外的页面活动中,一些活动奖励本身以礼品包CD-KEY的形式兑现。您必须在论坛活动中发送站内信件。您必须在页面活动中获得手机号码,然后请平台同事通过短信完成CD-KEY发送。有些活动会携带一些实物和现金奖励,实物奖励结算,在收集用户地址的过程中,你经常收集奇怪的地址,然后操作一个接一个地找到用户检查(或请客户服务协助),否则不能完成邮寄。现金奖励结算,绝对不像微信支付宝转账那么简单,公司一般采用财务汇款劳动费流程,采用内部流程逐步审批,需要收集用户的银行卡,要求对方传真身份证复印件等麻烦。我发了100个ipadmini2,这是我以前做过的大型竞技比赛。能得到奖励的都是土豪用户。我不会谈论统计和检查地址的过程。新产品上市时,购买100台的过程已经完成。三位土豪用户在CEO的微博下留言,说要指定颜色,希望加钱增加内存(16G增加32G)。为了满足土豪的要求,CEO一一承诺。直接打断了原来已经完成的采购流程,从财务到供应商都重新开始了。最后,对于这三个用户,其他97个用户最终得到了一个半月的实物时间。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很愚蠢(例如,为那些用户购买指定的三个,但采购规则和政策条件不允许,经营者是财务部门,经营不能改变政策),我们有很多方法来避免或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实际情况下,各部门信息不同步,承诺,过程不可逆转,导致这种事情的发生,这一段是我个人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助。一切,在后面,似乎以前的行为都很愚蠢,但当时发生的时候,确实是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我们只能在诸葛亮之后。所有的事情,在后面,似乎以前的行为都很愚蠢,但当它发生时,它确实是由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的,我们只能在诸葛亮之后。所有的维护成本都取决于以前的计划,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这些都不是什么,但最糟糕的是意外造成的成本。3、由于事故,虽然我们仔细检查和测试了维护成本,但活动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事故,无论是主观事故还是其他原因,都将由之前的活动负责人结束。无论你的活动规则写得多好,一些用户总是会问问题。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如果反馈超过一定面积,则必须不断补充迭代并解释。有些用户根本不看规则。当他们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来问我们。针对这种情况,他们要么充当客服回答问题,要么提前成为FAQ培训客服学生,让他们帮忙回答问题。所有这些事情都消耗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遇到业务能力菜的开发人员,活动容易bug,只能临时维护修改。有些不是bug,如访问缓慢、浏览器不兼容、分辨率问题、负载不平衡、无法承受并发压力等一系列经验问题。。。如果任何环节控制不好,都会造成无法控制的风险。最大的成本从来不是金钱成本,而是人力资源成本的错误损失,以及浪费时间和机会来弥补错误。事故之所以被称为事故,是因为它们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你想避免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故,纯粹的饮食体验,我会在后面的[风险文章]中详细介绍。以上内容与活动中的成本有关,旨在帮助每个人建立一种成本意识形态。在本文的结尾,我们将讨论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法论。每个人都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我们每天的时间都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分开,并在日常工作中实施。这是会议室里的头脑风暴、工作站上的文件撰写、各种场合的沟通与合作实施。。。我们都知道,任何脱离成本和谈论质量的人都是流氓。几乎每个管理者都强调高效率。如果他们在嘴里勤奋,在实际工作中懒惰,那只是管理者的一厢情愿。每一个人都有追求效率的主观意愿,问题是怎么做?盲目强调指导思想,对实际业务操作没有帮助。每个工作到一定年份的从业者心中必须有两个框架,一个是效率框架,另一个是业务框架。效率框架是指公司每次做事都会调用/消耗多少资源?多长时间?最终的质量结果是什么?心里总有点数。在活动场景中,质量(活动KPI)是降低成本的唯一途径,即提高效率,即使用更少的人力资源,在更短的时间内交付更好的结果。每个经理都强调,效率应该从这三个角度开始。一般来说,业务框架是部门业务操作手册。每个部门都有自己负责的业务模块;每个业务模块可以(像本文一样)分解成各种环节;每个链接都可以再次分解成各种执行细节。这种拆分过程就是构建业务框架的过程。因此,在编写部门手册时,不仅要告诉你怎么做,还要提供过去的经验、错误和解决方案(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无法完成),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会非常成功,这也是经理成为店主的必要条件,也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效率框架和业务框架是相互因果关系和迭代的。经验较浅的人没有业务框架,但他们可以用效率框架来思考问题。经过工作经验的积累,他们可以慢慢地建立一个业务框架。心中有业务框架的人,经过效率框架的反复验证,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充满信心。业务框架越精细,业务运行就越有效。业务框架越精细,实现目标需要多少资源就越能衡量。业务框架越精细,就能看出自己和部门的运作是否有效。回到文本的主题——成本,尽可能细化业务框架,是追求高效、降低成本的唯一解决方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