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搭建运营团队的一些经验

组建团队的话题可能太长了,所以我要写几篇文章。这次先说招人问题。希望大家见谅。从2011年接手猫扑的社区运营团队到后来猫扑南迁,运营团队前后共重建了四波。南迁是最痛苦的时期,北京运营全部解散,我的团队成员也陆续去了其他公司。我和当时的运营总监一个人去了南宁,重建了运营团队。后来他离开我接手,重建了两组运营。事实上,猫扑的运营人数一直很少,2007年以后最多只有100人。社区更有能力,但最多只有20人。我估计猫扑的社区运营商在个人作战能力方面也可以跻身行业前三名。毫不夸张地说,他们可以用心练习综合能力,一个人可以用几个人。我现在只有三个人配备了酷我的K歌,但是每个人都很有能力。运营团队需要慢慢“养”,短期内可能无效,但后期效果越大。操作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不代表万能,还注重各操作模块的合理搭配。与运营最密切相关的是产品。我一直提倡把产品和运营放在一个大部门下面的方式。一个不了解用户的产品不能在社区里做得很好。我这几年的经历和创业公司差不多,经常缺粮缺水,还得继续做。资源和预算是高级运营,不会开口闭口。在没有任何预算、缺兵少将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判断运营和运营之间的差异。这样,当供应充足时,你自然可以更灵活地处理它。人才永远是第一位的,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下是以往的一些经验教训,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请原谅我的错!一个社区,一定要有一个“灵魂”带头的大哥,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气质。你做到了,很多事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什么样的人最适合?在一线工作经验至少3年,有领导经验,在公司有非常健康的增长曲线(表现突出,职位变化明显)。这种操作是一种潜在的股票。事实上,我给出的这些要求在今天本身并不低,可以作为参考。不能选择什么样的人?1)经常跳槽提高工资和晋升;2)性格有问题;3)一线经验不足2年;4)工作多年,业绩没有亮点,连自己最骄傲的事情都说不清楚。带头大哥的经验和可塑性是最关键的。如果遇到好的,赶紧收起来。一定不要招没有社区经验的“纯管理”。我说这肯定会得罪一票人(如果你介意单独给我发红包)。目前国内运营比较特殊,没有书籍和教程可靠。网上很多空洞的理论根本不适用于实际工作。一个优秀的操作必须经过多年和大量的实际工作形成条件反射和实践。基础不牢固,很多操作工作中的坎儿根本不会遇到。很多操作上的“潜规则”和普通人根本解释不清楚。社区和其他产品模式不一样,真的太多了。纯管理意味着他必须招募另一个了解社区的人来帮助自己。操作太琐碎了。现在有多少30岁以上的管理人员会崩溃研究每一个细节?他可能有这个时间吗?研究结束了吗?对于普通运营商来说:可塑性更重要。事实上,更重要的是我常说的所谓特征。事实上,这是责任感、态度、细心、耐心、时间观念、灵活性、视野和整体情况。然后是逆商,这是非常重要的。做一个社区需要感情。无情的人,永远做不好社区。耐心差的操作不能成为最好的高级操作。有一天,我召开了几次会议,一个面试官等了我一个下午。最后,我觉得面试很好,所以我让她加入公司。后来,她成了同一群人中最让我惊讶的一个。还有我之前给过的心理测试题,每次面试都会用,百试百灵。后天可以慢慢培养经验,但是人的性格和素质一辈子都很难改变。事实就是这样。运营团队是慢慢建立起来的,不是搞人海战术的有经验的运营总监,VP,很明显,有很多操作模块,如内容操作、用户操作、活动操作、新媒体操作、数据操作等。不同时期的产品需要不同模块的合理搭配。所以,不要上来就搞人海战术。你必须先搭架子,看看你现在需要什么模块,然后找到什么样的人。社区的气质非常重要。好的操作往往会在微信摇摇火的时候植根于自己的言行。人们用它找情人,但我用这个功能招了一个下属。她以前做过杂志,我只是从她身上看到了一些社区的影子。后来女孩去了百度,只用了几个月就搞定了百度贴吧的明星拓展工作,连我都很佩服她。当然,这个社区感觉很难把握。也许我见过太多的人,互相欣赏。一般人可以从综合维度看这个人是否有社区气质。在用户出身转运的早期社区,大部分运营商都是从用户中拔出来的,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当然,现在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现在有很多渠道,微博人才,社区人才有很多很好的,可以考虑。我只是告诉你一些预防措施,这也有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用户背景转移操作的优势:很快熟悉社区,很快与用户融为一体,社区感觉良好;工作不会强调各种过程;专注于工作,注意结果;缺点:1)用户思维过度,经常把自己当作普通用户,忘记自己的身份。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大局观不够”。这就要求他的主管在做事时多提醒他注意,该说的时候一定要说。2)易疲劳。每个人玩社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现在可玩的社区太多了,这个“寿命”会变短。你觉得你在招募他之前已经透支了好几年,进来后不会累吗?克服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经常激励和激励他,让他找到更多的成就感。此外,让他尝试更多与其他操作相关的工作。3)总结能力差。因为光顾着做事。他们绝对是好手,但总结能力往往很差,很少把工作总结成一个系统和过程。克服这个问题更容易。让他总结一下自己的成绩,和团队里的人分享更多。其实说实话,这些问题也是我当年存在的问题,但多年来我一直强迫自己避免和克服。最好的操作人员必须尽最大努力离开操作。操作的动荡直接导致用户的动荡和损失。当我们南迁的时候,贴贴的两个编辑(编辑是运营的一个分支)丢失了,贴贴的pv瞬间丢失了500万。其中一个女孩在第一个月负责一个小模块,当月数据增加了三倍。操作和操作的区别如此之大。我和她男朋友也很熟悉。后来才知道,她每天回家都和男朋友聊社区里发生的各种事情。作为一个社区,你必须集中注意力。你的注意力决定了你的成就和小宇宙有多强大。我已经工作了10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每天准时上下班,回家关掉电脑,从来不问工作,还能做好社区工作。人才难得,不要天真地认为失去一个好的操作,还能找人代替他,想什么?工作2-3年的操作最好带这个阶段的操作可塑性还是很强的,最有培养潜力的。好好带,在很短的时间内,你就能成为一个相对较好的运营人才。此外,操作强调灵活性。工作七八年以上,思维已经形成,难以改变。如果工作七八年以上还是初级运营商,我基本不会用。另外,工作2-3年,平时的时间比较充裕,没有太大的负担。因为操作必须花很多琐碎的时间练习手,培养基本技能,练习基础,这真的是不可能的。想象一下,如果他每天都不够专注,忙于各种自己的私事、琐事和杂事,他怎么能有时间练习他的基础呢?不要指望用实习生和毕业生来达到最好的期望。我带了好几批实习生,只有一波是我最满意的。实习生和毕业生流动性过大,稳定性不够,对工作本质认识不够深。这也不怪别人。现在互联网的整体氛围太浮躁了。许多公司被用作跳板。我见过很多“大神”,他们在两年内换了五六份工作。运营真的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建议公司不要刻意节约成本,一分钱一分货。当然,你可以用老人带新人,当然,好人也可以找到,但这个机会很小。今天先说这么多,下一篇再见。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