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小白怎么用Linux命令行给硬盘重新分区?

你刚给旧电脑换了个1T的机械硬盘,插上Linux系统准备大展拳脚,结果在图形界面里死活找不到格式化按钮?又或者服务器上的硬盘突然显示”只读模式”,必须用命令行强行格式化?别慌,今天咱们就手把手来整明白这事儿。
先别急着敲命令!格式化可是会把硬盘里所有数据都扬了。我上个月就亲眼见过同事把存着三年项目资料的硬盘给格式化了,现在那哥们还在用恢复软件抢救呢。所以第一步必须得确认:这块盘里有没有重要文件?有的话赶紧先备份到其他存储设备。
准备工作三件套: 1. 拔掉其他无关的硬盘(防止误操作) 2. 打开终端按Ctrl+Alt+T 3. 输入lsblk回车,这个命令会列出所有存储设备。比如你看到sda是系统盘,sdb就是要格式化的新盘
这时候你可能要懵:这些sda、sdb都是啥意思?其实这是Linux给硬盘起的名字,a、b、c按连接顺序排的。重点看最后那列SIZE,确认要格式化的硬盘容量对不对。要是看到个500G的盘显示成1T,那八成是认错盘了。
接下来这步最关键——卸载硬盘。就跟U盘弹出一样,不卸载直接格式化容易出问题。假设要格式化的是sdb,先输入umount /dev/sdb*。星号意思是把这块盘的所有分区都卸载了,有时候新手容易漏掉某个分区,用这个通配符比较保险。
选文件系统类型这块,新手直接闭眼选ext4就完事了。虽然网上有人说btrfs更先进,xfs性能更好,但咱们第一次格式化真没必要折腾。就像刚学做菜先别整分子料理,把蛋炒饭做明白再说。具体命令是mkfs.ext4 /dev/sdb,注意这里千万别手抖输成sda啊!
不过等等,系统这时候可能会弹警告说”没有分区表”。这是因为有些新硬盘压根没分过区。这时候得先用fdisk开个分区,输入fdisk /dev/sdb进到分区工具,按n创建新分区,一路回车用默认设置,最后w保存退出。这个过程有点像在Windows里用磁盘管理工具,只不过全是用键盘操作的。
格式化完挂载使用才是真考验。临时挂载用mount /dev/sdb1 /mnt,想把硬盘永久挂载就得改/etc/fstab文件。这里有个坑要注意:很多教程让直接复制UUID,但新手更容易搞混。其实可以先用blkid查硬盘的UUID,然后照着格式写到fstab里,这样就算硬盘顺序变了也不会挂载错。
常见翻车现场: – 输命令时没加sudo权限,提示没权限 – 把sdb错打成sda,把自己系统盘格式化了 – 忘记卸载就强行格式化,导致数据错乱 – 分区时没对齐,影响硬盘性能
说到这,可能有朋友要问:要是真把重要硬盘格式化了咋办?赶紧断电别往盘里写数据!可以用testdisk这类恢复软件抢救,不过成功率也就五五开。所以说到底,格式化前确认三遍设备名,比事后补救强多了。
小编个人其实更推荐新手先用GParted图形工具练手,等熟悉分区结构后再玩命令行。毕竟在终端里操作就像拆炸弹,剪错线就全完了。但话说回来,真正搞Linux运维的迟早得掌握命令行格式化,关键时刻这可比找鼠标点击快多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