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指数工具真的能预测网络热点吗?

你是不是经常刷到些莫名其妙的爆款词?比如前阵子全网都在讨论”元宇宙”,上个月突然冒出”淄博烧烤”,最近又流行什么”多巴胺穿搭”。这些词是怎么火起来的?难道品牌方和自媒体都有预知未来的超能力?别急着挠头,其实他们可能只是用了同一个秘密武器——百度指数工具。
先来扒一扒这个工具到底是啥。说白了就是百度开发的网络趋势探测器,它能实时监测全国人民在百度搜索框里敲什么字。比如你今天搜了十次”感冒吃什么药”,明天查了五次”止咳偏方”,这些数据都会被记录分析。不过别担心隐私问题,人家统计的是整体趋势,不会具体到个人。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玩意儿和我刷短视频追热点有啥关系?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去年冬天某奶茶品牌突然推出姜汁撞奶系列,上市三天就卖断货。其实他们在半年前就发现”冬季暖饮”的搜索量同比暴涨200%,这才抓紧研发新品。这就是百度指数最基础的用法——看大家都在关心啥。
具体怎么操作呢?其实比你想象中简单得多。打开百度指数官网(index.baidu.com),在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就行。比如你开淘宝店卖防晒霜,输入”防晒霜 推荐”,立马就能看到最近30天的搜索曲线。如果发现四月份搜索量突然蹿高,说明该提前备货了。
不过要注意几个使用诀窍: 1. 对比功能超好用:把”防晒霜”和”防晒衣”放一起对比,就知道今年大家更关注哪种防晒方式 2. 地域分布要看仔细:广东人可能全年都在搜防晒,东北地区可能集中在6-8月 3. 关联词别放过:搜”防晒霜”时,下面会跳出”防晒霜需要卸妆吗”这种长尾词,这都是用户真实需求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要吐槽:”这不就是个数据统计工具吗?我自己刷微博热搜榜不也一样?”还真不一样。热搜榜只能告诉你现在什么最火,而百度指数能提前发现苗头。比如”预制菜”这个概念,在百度指数上其实从2021年就开始缓慢爬升,直到今年突然爆发。那些提前布局的食品厂,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那这个工具适合哪些人用?列几个典型场景你感受下: – 自媒体小编找选题:看到”职场焦虑”搜索量激增,赶紧做期缓解压力的内容 – 实体店主备货:发现”空气炸锅食谱”搜索量是去年三倍,马上多进些半成品食材 – 考研党选专业:对比”新传考研”和”法硕考研”的搜索趋势,哪个更热门一目了然 – 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查看”少儿编程”的搜索热度是否持续上涨
当然也有局限性。比如它只能反映百度用户的搜索行为,像年轻人爱用的小红书、抖音数据就监测不到。还有突发事件的预测能力较弱,像明星塌房这种突发事件,往往是先上热搜才有搜索量激增。
最后说个真实案例。我朋友在杭州开奶茶店,去年用百度指数发现”生椰”相关搜索量三个月涨了8倍,赶紧推出生椰拿铁系列,结果比瑞幸还早上架两周,那段时间日均营业额直接翻番。现在他养成习惯,每周都要查五六次行业关键词。
小编觉得,这个工具就像网络世界的温度计,虽然不能直接治病,但能帮你提前感知气候变化的趋势。用得好了,说不定下次抓住风口的就不是别人,而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呢?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